在深圳的这14年,龙华镇的龙塘村算是我住的最久的地方了,有必要记录下。尽管作为租房客到哪里都一样是租房住,不是因为留念仅是纪念而已,因为青春全在那儿了,更何况生活总是要往前的。
掐指一算,在龙塘村居住差不多6年整,它周围的变化或许也是深圳关外变化的缩影。记得刚来深圳那年,和一老乡合租在松仔园,那是一个和龙塘相邻的村,经常能看到麻雀的地方,很偏僻,但相对龙塘村而言要好多了。
当时从汽车站七转八拐,转来绕去还以为上了黑的士,半小时才到老乡居住的松仔园,周围正在建房子,到处是工地,从地产商的大幅广告中知道那片正在赶工的小区叫《日出-印象》,这使得刚出学校门的我马上想到莫奈那副世界级同名画。
然而几年光景我居然对“日出-印象”这个高档小区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该小区被一条马路一分为二,灰白楼房,就依在松仔园村旁边,好比莫奈同一地点创作《日落》一样,世人漠然,没什么记忆了。
这个村已经很偏僻了,再往前走和农村老家基本没啥区别,一个很大花卉场,里面各个租户种着各种花,偶尔也看到几块菜地镶嵌其中,泥泞不堪,打电话告诉家人说在深圳其实是在深村,寄希望工厂不要在这么偏僻的地方。
第二天去工厂面试,老乡真是带我往前走,一个叫上塘工业区的地方,这地方更偏僻了。从松仔园横过马路,看到一片低矮的厂房,白色的马赛克墙,每栋楼下都有个保安亭值班,没有林荫大道,没有憧憬中的城市美,但生活就得面对现实,上班吧!
心想不会比这更偏僻的村了吧,所以那时一下班都是去一个叫锦绣江南小镇的地方,看名字都知道美。确实如此,当时锦绣江南一二期才开卖,三四期刚开发,墨绿色的瓦,米黄色的墙,高耸的楼房,跟工业区相比简直美呆了。
在工业区上了几天班,知道这鬼地方还有一趟公交车212简上村到清湖村,看名字就知道是村与村间开通的。每到晚上,这工业区就黑森森的,马路两边近五十米才有一盏路灯,而且经常各种原因罢工不亮,下班时工人们都是成群结队回家。住在那的人都是借着晚上工业区加班,从厂房里透出来的灯光或行驶小车的余光在马路上行走的。
记得当时有个很大的扣车场,里面堆放了好多小汽车面包车,最多的是摩托车,整排整排停放着,这边场子容不下又到对面马路围一圈地,结果又停满了,可见当时深圳禁摩政策执行多严啊。
现在扣车场地皮被金地集团开发了,又是一高档小区拔地而起,高楼林立,开盘那年金地集团把金地上塘道广告打到了新浪网上去了,而我以前一直觉得那太偏僻了。
在松仔园合租了一年半左右,我和一群老乡辞职了,以为会离开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了。
大家听说台资企业很好,培训学习和晋升机会大,于是凑合着要去鸿海集团富士康上班,当时它的形象还没有像现在报到的那样阴暗,薪资待遇至少还按劳动法,在外来工人眼里是个理想的工作去处。
再一打听,原来周围很多人都想要进富士康,而我们当时还不知道富士康在哪个位置坐哪路公交车,等我们到那里时看到人山人海,招募点那两百平米地根本容不下源源不断赶来应征的上千民工,马路拥堵,绿化带践踏,周围没有空地,交警和治安队拼命维持秩序。
从一老乡嘴里得知他是前一天晚上就来等了,硬是在网吧等了一宿,现在还没轮到他面试,因为前面人才市场输送来的民工还在排队,那些人可是向人才市场交了银子换回优先权的。
前前后后几个星期的折腾,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我们也只好去人才市场了,可是人才市场说名额已满,富士康不招了,他们手头上还有几百人交了钱没安排的,所以要等阵子。问:等阵子是多久,答:也许半个月也许一个月。两手空空囊中羞涩,毕竟还要吃饭,我想还是找份工作先干着吧,于是和当时女朋友现在的老婆周六瞎逛着找工作,带着散步聊天的心情又到上塘工业区了。
机缘巧合,应聘了一公司,安排在流水线上,公司提供吃住,没多久退掉了松仔园的出租房搬进公司的集体宿舍,就这样在龙塘村住下了。
现在想来,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往往你想最没可能的事情就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我一直以为自己辞职后会到繁华的大都市里去混迹,至少不会像龙塘村这么偏僻。
这村靠后就是山地了,一块大空地野草丛生,晚上漆黑一片,真正的荒山野岭,就是这里的楼层高些密集些,要不然和老家镇上没啥区别。坐火车跑千余里路,呆在这个和老家镇上没啥区别的村落里,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走向社会前看着同乡寄回去的照片,外面的城市都是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道路绿荫,真正出来后才知道照片上都是最美的一面。
这村里,小孩和孕妇特多,晚上出门的小心脚底下不要踩到小孩子的便便,路灯下大肚子准妈妈们闲散着成堆聊着天。后来一同事老婆也挺大肚了,问他何时回老家生小孩,答:我这是二胎,不回老家生,老家计生部门胡乱执法各种罚款,说不定还要动我的女人,这里有老乡开的诊所,生病检查什么的都方便,在深圳生了年后回家,这样安全些。
哦,这才明白原来不止我老家那里计生部门粗鲁各个省计生部门都是一样野蛮,也知道为什么村角落时不时会有用纸板“诊所往里走”的指路牌了。村里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店,理发店,废品店,修理店,小排档,农贸菜市场,基本应有俱全。还有当时到处都是电话亭,依墙而建,大概1/3平米一间,用玻璃门隔开,国内长途3毛/分钟,10分钟以上半价,比手机神州行资费便宜很多,所以每到晚上尤其是工业区加班后很多民工都挤在这里煲长途电话,惦念家的嘘寒问暖,异地恋的情话绵绵,做业务的滔滔不绝,总之那时电话亭生意很火爆。
住一段时间,又知道还有一个村在更加靠后的山地里,要上一个陡坡方能到达,公交车都只停在龙塘村末端,那村里人出来坐车都要下坡横过一渠沟铁桥,这就是那公交车的终点站简上村。一日下午我没事闲逛沿着陡坡上去,半坡那草丛深处居然还传来猪叫声,从车轮的痕迹可以看出有马路蜿蜒通向那里,应该是喂食时间,抢食的猪叫声一轮一轮伴随轻风传来,同时也有股臭味,马路上掉有猪粪和工业区食堂饭渣,这无疑是个生猪养殖场。上坡后看见一个村牌,两边各盘踞石狮一座,绕村一圈只觉得面积小其他没什么两样,很多三轮车小贩们都是居住在这里。黑诊所,私人屠宰场等新闻都是后来才见诸报端的。
再后来听说这边要修建深圳北站,地铁4号线,和配套的各类大道高速路等等。龙塘村前面一排屋都在红线内,都得拆,当地人这可高兴得不得了,红线内的房屋都抓紧时间抢建,村里其他业主也都开始加层的加层,重建的重建,装修的装修,那时我出租房房东要求租客们一个月内搬走免租一个月,说房屋要加层。她是四川人,嫁到深圳成了本地媳妇,说重建后搬回了不涨租金,尽管是托词,还算是客气了。
一时间到处都是吊机,升降机,泥头车,泵车,打桩声,搅拌声,敲打声,轰隆隆不绝于耳。而地铁4号线施工队也开始挖井眼倒桩柱了,村里的违建和地铁施工都在赶时间,大有比工期竞赛的架势,一时间墙上到处是红色的工地招工单,为了赶时间,日以继夜,不辞辛劳,从此噪杂声,尘土飞扬弥漫村间。
等大家建成到六七成,相关部门在围栏上拉出“依靠群众,监督违建,举报电话**”等标语,相关部门后知后觉的表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啊,且不说这日夜赶工有多少人电话投诉过噪音嘈杂,难道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他们也看不到,硬要等到半完工时打出条幅,显示要打击违建的决心,而且还用依靠群众这样的民主幌子。不过相关部门向来都是这样,宣传语基本类同,诸如“**是我家,绿化靠大家”只要把**改下就行了,三年级小学生仿例造句一样。当然相关部门理所当然也是敷衍了事走走过场,这样的赶工违建持续近半年终于完成九成了,就等着拆了。
然后,就看见挖机,钩机,施工队进村开始拆了,当然前提是赔偿款已经到位。先是安排民工砸窗卸门,这活当然利索---自己前一阵建的房子现在拆手法娴熟嘛,后就是用铁锤把各层楼板地面砸开,房屋对半撕开一样,用钩机套上钢绳,瞬间即拉倒了整边墙体,速度之快与违建是不可同日而语,短短二十多天,红线内的房屋拆完连废渣都清理干净了。只是反正都要拆为什么还要建那么牢固,浪费资源啊。
2011年6月地铁4号线,深圳北站相继运行,方便了群众,更造福了沿线业主,周围很多高档小区运势而生,房租猛涨。
还是快点写吧。再后来,新规划把工业区抹掉了,公司得搬迁了,没想到居然是沿着地铁4号线搬到了清湖村,按照龙塘村那条公交车线路,我们只是从起点搬到了终点,线路名称改了叫M212----加了大写字母M而已,而且就比邻鸿海集团富士康了,隔着一条河道,抬头便能看见富士康厂区。
不得不佩服这阴差阳错的轨迹啊,几年前拼命想进去上班,现在就在眼前了,毫无感觉,这能不能好比若干年后碰面初恋女友,而没有任何悸动之心一样呢?总之,后来我搬离了龙塘村,一年多了,偶尔想起而已,尽管它也日新月异,今非昔比,再也不是荒山野岭的偏僻村庄了。
写这篇文章,就当往回穿越了几年,回了下忆吧!毕竟青春全在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