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辨菽麦
释义: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左传 成公十八年》
例句: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
2,布帛菽粟
释义: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出处:“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汉 晁错 《论贵粟疏》
“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宋史 程颐传》
例句: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毛泽东《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
3,不便水土
释义: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同“不服水土”。
出处:“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汉 王符 《潜夫论 实边》
“乌桓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谒去。” 南朝 宋 范晔 《后汉书 乌桓传》
例句:今留兵守旧都,分家南徙,不能满诸州之地,惨居郡县,情见事露,恐四方皆有轻侮之心;且百姓不便水土,疾疫死伤者必多。司马光《资治通鉴》
4,白璧三献
释义: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例句:明珠暗投反按剑,白璧三献还遭刖。 明 何景明《田子行》
5,百不失一
释义: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言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汉 王充《论衡 须颂》
例句:他把算子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百不失一。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