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名臣左宗棠,出身贫寒,年长后无以为生,于是入赘女家,到40岁还住在老丈人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在村里的私塾里教书度日,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典型的一个“无房、无车、无存款、无五险一金”的临时工,家庭负担还很重,有4个孩子和一个也没有工作的老婆。如果是你,你会焦虑吗?肯定会。
但是,他不会。他每天在干什么?在画地图、看水利、农桑、军事之类的书。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操的是全天下的心。什么“职场35岁现象”、“什么没有安全感、倍感焦虑”、什么“压力山大”,在这位仁兄面前,就是浮云。
一直到47、8岁他还是一介布衣,到67、8岁已经是有清一代名臣,位极人臣,一等侯,官职高到皇帝再想封都没有什么可以封的官职给他了,只能考虑到他老迈,准许他在紫禁城里坐轿的特权,即使是亲王(也就是皇帝的嫡亲兄弟、叔伯)想见他,也得递帖子,上门拜见。
这位仁兄一次酒后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他的发迹是命运的造化,他自己都不相信。
西方有一句谚语讲:与其去追一匹马,不如把追马的时间去耕耘一块绿地,马自会回头。同样,与其去追逐财功名财富,不如秉承天赋,专心做事。
人在顺境的时候,特别容易自我陶醉,觉得命运格外宠爱自己,一切顺风顺水,于是拼命的“向外求”,要名要利,要关注要光环。有几个人能清醒的问问自己:“我有那么大的福报吗?”。
(这个图片是我儿子画的)
最近几个月,我在政府工作,身边全是精英,尤其是男人,身份、环境、见识赋予他们一种夺目的帅,既沉稳又有爆发力,坐电梯或者去食堂吃饭,总会遇到几个气宇轩昂的男人。可是在残酷的官场角逐中,有的人青云直上,而有的人却没有发迹,你觉得是他自己的问题吗?
我觉得不是,每个人看待问题、做事、处人其实水平都差不多,客观地讲,没有根本区别。那为什么有人发迹,有人失落,我觉得是“天命”。
人越老越信命。我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你让我看这类文章,我看都不看,因为我相信个人努力可以决定一切,但是现在我信了。因为我找不到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失败的人比成功的人还努力的比比皆是。李嘉诚说他每天工作17、8个小时,可中环每天20个小说工作的比比皆是,过劳死的比比皆是,有几个李嘉诚?这怎么解释?
“天赐食于鸟,却不投食于巢”,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努力连饭都没得吃。但是,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与其那么想得到“富贵功名”的拼命追逐,不如学学左兄,秉承天赋,画画地图,学学种地,状态积极却内心恬然,也许,苦苦追求的得不到,你未曾想过的却不期而至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