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于本人微信公众号《破晓晨旭》,文责自负】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的去读一本好书呢?有人说:“原来每一次与书的相遇,都是一次打破边界的旅行,让我们在方寸之间,触摸到生命的千万种可能。”还有人说:”读书,世界在改变;不读书,世界就是眼前的世界。”其实,这些话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究竟什么是读书?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小时候,家长和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就能考上好大学,找份轻松的工作。”长大后,进入职场,被“成功学”裹挟,耳边总会响起一种声音——“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所以,你要多读书,才能提高认知。”这些话貌似都很有道理,但是,却并不一定有多大的作用,有的人依然没有读书的动力。

        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上学就是读书了,实则不然。学历只能证明你的知识水平,读书才能提高你的文化修养。有人说读书无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说的也是事实,但是不客观,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说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并不是读书,读书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用它来达到什么目标,要无所求而自得。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内在境界,学习却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大学生空有文凭和知识却没有文化的主要原因,之前看央视的一个节目,有位老教授也是这么说的。所以,应该说开卷有益,至于现在的学习,那是另一回事了。

        之前在我们《漯河文学》公众号上面看到过一位我认为非常了不起的作家,我觉得这个人挺厉害的,小学没毕业也可以成为人物,我文化程度还比他高一点,当时瞬间就有信心了,看来学历也不完全限制能力。我想,他虽然学历不高,但一定读过许多书,才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非虚!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没上过几年学,但认识的字够多,他可以读很多书,学到很多东西,可能比普通的大学生懂得还要多;有的人或许是研究生,但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外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差距。在抗战时期,有的人根本就不识字,但他们照样抵抗侵略,保家卫国;有的人学历很高,但他们却在民族生死存亡、国家危难之际当汉奸,为侵略者卖命,出卖自己的同胞,置民族与国家利益于不顾,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成正比。可见,学历并不等于能力,更代表不了人品,它只能证明一个人的成绩,能过滤学渣,却过滤不了人渣。

        前段时间和一些作家前辈讨论问题,听他们说有的人没去过农村,连农作物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甚至于还有位学者硬是把麦子说成了芝麻,或者是有的诗人写的庄家的形象与它本来的样子都不一样,误导了很多人。好笑吗?其实是挺可悲的。所以说,不要把读书与学校的学习混为一谈,前者是精神上的修炼,后者只是物质层面的改造,而目前这种改造形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读书并不需要什么太大的能力,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只要能识字且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了;而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来说,还要有一些毅力。之前有人说:”读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而不是去逼自己阅读,读书不需要什么毅力,也不需要实力,只要你认得字就行了。”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大家要理性的去思考和判断。只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太过于浮躁了,想要保持理智都很难,所以,我们才更需要通过读书的方式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

        其实,读书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在修为。读书是一种【反叛】,它反抗思维的懒惰,反抗认知的狭隘,反抗对生命的钝感,让你拥有选择成为谁的自由。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思考,知道要去深究事物的本质;读书让我们学会去辨别真假,敢于去质疑固有的认知与观念;读书更能让我们学会去感知生命的丰盈,而不是陷入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困境。这,便是读书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很多人只想利用读书(其实是上学)来改变命运,其实这种希望是很渺茫的,因为这个社会的一切规则都是早就已经被设计好了的。想要改变命运,唯有真正的去读书,去改变认知,这样的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且,只看重成绩,仅仅靠学历就想要翻身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想要“不劳而获,一步登天”的思想,他们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生命的本质,只是想靠外在的东西来改变命运,却不知道”境随心转”的道理,结果掉进潜规则的陷阱中去,在苦难中挣扎与徘徊着,花着父母的辛苦钱,蹉跎岁月。这是因为他们读的书太少了,也是他们认知度低的最好证据。他们本来想着改变命运,结果却适得其反。

        有些大老板学历并不高,只因为比别人读的书多,所以就更容易成功;有的研究生毕业,因为读的书少,没有太大的能力,所以还在社会的最底层(或失业),这就是珍珠与沙子的区别。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再加上好的学历,才更有希望改变命运。然而,我们本不应该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读书,读书本是为了修炼自己的灵魂,这些成功都只是读书带来的副产品罢了,应得的一样都不会少。所以,请不要再说什么”读书无用”之类的论调了,那种言论只是对概念的曲解与混淆不清而已。

        学习代替不了读书,但阅读却是最好的学习,同时也包含了学校课本上的知识,所以说,这才是广义上的读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至于学习,我还真的不敢说。总之,物极必反,一切走偏了的东西最终都要归正到其应有的状态中来,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读书,不是为了外在的得失,而是为了滋养自己;读书的意义也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你如何让那些文字穿透生命,长出独属于你自己的根系与枝叶,并且最终要开花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去读,去困惑,去推翻,去重建,这才是读书的应有之义。

2025年4月23日于临颍

【作者简介】曹朝阳,字晨旭,自号凌霄子,网络笔名东方旭光,河南漯河人,05后青年网络作家、文学爱好者、独立评论人。家境贫寒,幼时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斜视(经鉴定属于一级残疾)。热爱阅读、文学、写作与音乐,也喜欢交朋友。作品以随笔、散文、诗歌及评论为主,亦有故事或小说。生活苦痛,自有文字相慰。写作愿景:用最真诚的文字温暖世人的心灵,犹如早晨的太阳温暖这个世界。写作格言:无须下得惊人笔,写出灵性品自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