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则柬埔寨“小网红”卖货的新闻吸引了我。
新闻里的小男孩名叫沙利,因为生活的拮据,他从7岁就开始帮妈妈在点卖纪念品。8年的卖货经历,练就了他能说多国语言的天赋。
有网友把他用多国语言卖货的视频发到网上,小莎利迅速成为“网红”。
“我不想去卖货,可看到妈妈太难,我就去卖货了”,眼角隐约透着泪珠的沙利说道。
以前半天卖东西,半天读书,很累,为了多赚钱,卖货时不吃饭,生怕客人走了。
可卖货的沙利想上学,想去他喜欢的中国上学。
15岁的他对此有着自己的想法:父母太辛苦,不想再给他们增加养育负担。想靠着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得知沙利的情况后,浙江一所“一带一路”公益项目的学校圆了他这个求学梦。
困难磨炼了沙利独立的生活意识,路虽崎岖,那颗年少的心却是不惧风雨,载着心中梦想勇往直前。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想要学会独立。
2
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身体健全的孩子努力生活,独当一面,折翼的孩子想要适应生活,可能更要早早的学会独立。
11岁的高雅先天性失明,早上收拾妥当,她手拿盲杖就出门上学了。
摸索着小心翼翼的下楼梯,一路上盲杖敲打着给她探路。
脚踩到一个小坑,她慢慢的挪开了脚,敲到路边停放的车轮胎,她便伸出手向前摸车,继续往前走。
368米的路程,高雅要走15分钟,这是她最骄傲的事情。
从一年级开始,妈妈就锻炼她自己上学。出发前,妈妈会告诉她路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建筑物和路标,以及路上会出现的问题……
高雅也有走错路着急的时候,有次绕马葫芦盖绕了好几圈没出来,急得旁边守护的妈妈心里直忐忑,要不要告诉她?好在最后经过高雅自己的努力走了出来,妈妈才长舒了一口气。
有时实在不知道路怎么走,就会给妈妈打电话求助。
一天天的摸索前行,高雅就这样走在自己的路上。看她认真又小心翼翼不惧前行的身影,很想对她说,孩子,你独立生活的模样,真美!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眼睛看不见,那就用脚和手丈量大地,虽然会很辛苦,但自己走出的路,即使眼含泪花,心里也是淌蜜的甜。
高雅和大家一样,但又不一样,折翼的天使更早的学会独立应对生活,只为自己赢得一片蔚蓝的天空。
3
《让孩子学会思考》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即时满足,是孩子缺乏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变得依赖心重,独立性差的根源。
我一个亲戚的表妹小凤就是这样。
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家里人不放心她一个人出去找工作,就给她在外的堂嫂打招呼帮着找个合适的工作,堂嫂不好推辞,只好应了下来。
堂嫂知道出来找工作难,更何况是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再说又答应了家里人,自然让小凤住在了自己的出租房里。
很快堂嫂就帮小凤找到了一个在食品厂两班倒的工作。
可没过几天,却闹着不去了。理由是太累了,熬不了。
堂嫂很无语,当初自己就是从一线工人做到今天的文员,哪有挣钱不累的活?吃住我管着你,在我这儿简直是饭来张口,什么都是捡现成的,现在你连这点苦都受不了,谈什么挣钱?
小凤在家什么活都没让做过,什么事也是家人早早的安排处理,就上学没人替代,估计其他家人能替她的都张罗。
接着,她又找了一些地方,不是嫌活累就是嫌工资不高,总之各种不如意,于是回家自然在意料之中。
看吧,干啥都要靠别人的人,长大了独立性也好不到哪儿去。
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等于扼杀他基本的生活能力及处事能力,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孩子有可能是未来的大人物,那么从现在起,你要学会尊重他,让他去独立做很多事情。
虽然是自我激励,但这也从侧面说出独立的重要性。
那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呢?
1、适当放手。
对孩子,我们不能事事包办,要给他锻炼自己的机会,自己思考,动手,他会学到很多,独立性慢慢的也能培养起来。
比如自己收拾书包去上学,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物品,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等。
2、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次去接孩子放学,在校门口总能看到一些家长很自然的从孩子手里接过书包,而后自豪的挎在身上。
一个书包挎身上,能有多累?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这样一个教育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
比如孩子自己刷牙,洗脸,学穿衣服,洗澡等基本的日常生活。
孩子做不好,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如果孩子做危险的事,我们要提前劝阻,耐心开导,讲明事情的后果。
另外,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我们先不要责备,静下心来,看孩子有哪些进步,适时的鼓励和表扬。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利于以后好品质的形成。撒开手让孩子去经历成长吧,只有他自己去做,亲身体验了才知道独立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