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小青诗文岛研学:观水生态 悟护水情

指导老师:夏妮化工学院通讯员:李蓓娜王语晨

7月11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河小青实践队走进湘乡市曾国藩诗文岛,以“观涟水生态之变,探文旅护水融合路”为主题开展实地考察。队员们通过水质监测、生态调研与文化探访,在山水与文脉交织中,探寻河长制下“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湘乡实践。


(图为在活动中合影李照怡摄)

曾国藩诗文岛枕涟水而居,是湘乡市将治水成效与人文资源深度融合的典范。实践队抵达后,即刻沿环岛步道展开系统调研:用便携式仪器测量水体pH值、透明度等指标,记录沿岸垂柳、芦苇等水生植物分布,观察水面水鸟活动轨迹。“岸边浅水区甚至能看到小鱼群。”队员们对比涟水治理前的资料图片,真切感受到“河畅水清”的蜕变。


(图为水质调研李照怡摄)

在巡河驿站,队员们与正在记录水文数据的工作人员交流。对方指着岸边“一河一长、一岛一策”的治理展板介绍:“诗文岛曾因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出现‘水浊岸脏’问题。推行河长制后,同步实施截污管网铺设、生态驳岸改造,还将护水标语融入诗文碑刻,让治水与文化保护同频共振。”队员们认真记录治理措施,特别关注到岛上垃圾桶与景观小品的一体化设计——既保持文化氛围,又杜绝垃圾污染。


(图为垃圾清理李照怡摄)

考察中,队伍重点调研“文旅活动中的护水实践”。正值假期,岛上有市民散步、孩童嬉戏,却不见随手扔垃圾现象。返程前,队员们在亲水台开展小型水质分析会,结合实地数据与历史资料撰写初步报告。队长表示:“诗文岛的实践证明,治水不仅是治污清淤,更要找到生态、文化与民生的平衡点。这为我们后续的宣讲提供了鲜活案例。”

此次考察让河小青们在实景中深化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接下来,调研队将梳理考察成果,把诗文岛的治水故事融入宣讲内容,让更多人看见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