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其实是在很远的地方,若是走路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母亲把家里的自行车推去修理铺修理一番,那时我高兴的不知所措。每天踩着自行车,去找堂哥。堂哥家就在村子的边缘,那时读书由于路程远,我们都是一起。
不管谁吃过饭,总是要去堂哥家坐一会。等到人齐了,我们才一起去学校。读书也没有放在心里,每天都在讨论如何放学,如何回家。而从村子到学校的路上很难走,到处都是泥泞不堪。有时这样一想,只能慢慢的来。
到了初三,课程紧了。晚上自行下课以后都要到十点半了,我们几个相约着到学校门口集合。后来一想到门口人多,于是又约定到了门口左拐第一个十字路口集合。我和堂哥一个班,每天我们都能准时到达集合地,而其他伙伴需要等一会。
这不是我们偷懒,而是我们的教室距离大门口最近,每到下课,我们俩总能冲在前面推着自行车就往门口跑。倒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心里饿的慌。有时推着自行车都觉得有点晕晕的。不过那时不敢说,到了家就偷偷的猛吃猛喝。
一般到了集合的地方,我们都会停下来聊聊,最近的学习,最近发生的琐事。那时历史好难,老师有点难为人,每天都要让我们背书,从初一到初三,每天都是这样。有时心里会难受,有时也会抱怨。不过一晃几个月过去,自己才发现原来懂得挺多,成绩也一下上来了。
晚上回去集合的时候也会聊聊历史,谈谈过去,也说点未来。生活不就是这样,那时的愿望不高,每天要是能够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当然了,若是还能有一个愿望的话,我希望我们的自行车都是崭新的。
从学校到村子大约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我们的自行车每天来回四趟,加上路上颠簸,一般一个礼拜就要推着去修理铺修理一番。其实不是怕麻烦,而是怕花钱。一次修理费都要花好几块钱,那时一个馒头才两毛钱,顶得上好几天的干粮。
踩着车子在路上的时候,偶尔也会唱着歌。堂哥不喜欢,有时我会唱,虽然嗓子不好,但总会情不自禁的哼着出来。那时《老鼠爱大米》很火,这首歌成了我们的上课铃声,只要一听到这首音乐,就说明上课了。
我们放学的铃声是另外一首《心醉》,好像是一部电视剧里的主题歌。这两首歌在路上经常被反复听。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MP3,只能听着校园里的广播到处播放。就这样,每天在路上,自己慢慢的哼着,一会儿到学校,再一晃又回到了家。
后来升学考试,堂哥他们成绩优秀直接考上了,而我却落榜了。那时不懂得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自己不能和堂哥一起去镇子上读书了。想了一个夏天,自己又偷偷的踩着车子,来回穿梭在学校和村子之间,一个人骑车很快的,不再哼歌,也不再唱曲。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自己参加考试,终于如愿以偿进了梦寐以求的学校。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中学,那条路依然出现在眼前,不曾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