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5日,大家有约网主编王昕一行走进书圣故里,在国华文创产业园采访了“猪肉书法哥”范敬增先生。
范敬增先生中等身材,皮肤白皙,微胖,面色红润。初见面,记者觉得范先生儒雅文静,谈吐斯文,与传统印象中的肉贩有天壤之别。他也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卖肉经历。临来前,记者也看了一些他的报道。可以想象,在商城临沂一处不起眼的菜市场,摆放着两张桌子,一张放着猪肉、砍刀、剃肉刀、电子秤,一张摆着毛笔、砚台、墨汁以及一大摞练习纸,范敬增穿着蓝大褂,一边卖猪肉,一边练书法。鲜红的猪肉与浓黑的墨迹交相辉映,卖肉的老板与练书法的老师腾挪切换,买肉的顾客与求字的书画爱好者无缝衔接,魔幻诙谐,妙趣横生。
“书法哥”范敬增的书法可不是什么“地摊书法”,也不是老干部体,更不是“江湖书法”、“丑书怪书”。范敬增从小对书法情有独钟,几十年来矢志不渝。为了生活,他干过许多职业,最终成了一名卖猪肉的师傅。范敬增猪肉卖了十五六年,从一位门外汉成了卖肉的行家里手。但他的书法梦始终没有破灭,无论再苦再累,他每天都坚持写几笔。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2014年,一不小心,范敬增就突然红了。最红时,一天接访二十多家媒体,十几个公司抢着和他签约。突然蹿红后,范敬增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认为这些虚名都是海市蜃楼,是过眼烟云。他照样每天卖肉,练字,早出晚归。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即便暂时得到了大家的追捧,但在那些书法大家面前,也仅仅是个刚入门的小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书法造诣,他先后报读了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山东省书协书法创作提高班、中书协培训中心培训班。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名师指点,范敬增逐渐从一名业余书法爱好者蜕变为专业的书法人,他的书法慢慢地赢得了书坛的认可和尊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范敬增成为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王羲之书画研究院高级院士,2015至2017连续三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书坛人物。中央电视台评价他“身在尘埃,心有山川”。他被凤凰网、西陆军事网、山东电视台、搜狐网、大家有约网、书法艺网等千余家媒体报道。他的作品1996年入选临沂市公安局第三届“沂蒙卫士之光”书画展并获奖,2014年入选
第二届山东青年书法(篆刻)小品展,2015年作品入选民族记忆*山东抗战歌词书法作品大展。
范敬增聪明睿智,勤劳淳朴。他深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几十年来日日临帖,勤学苦练。他对书法近乎痴迷,诸体皆修,尤喜隶书和行草。他的隶书作品端庄大方,厚重质朴,古拙苍劲,气势磅礴。他的行草作品笔走龙蛇,龙飞凤舞,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机关单位,厂矿企业,高官巨贾,寻常百姓,皆可见到他的作品。
从一名普通的猪肉哥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范敬增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不论是卖猪肉,还是经营书画,他都淡定从容,宠辱不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刚过五十岁的范敬增,精神饱满,信心满满,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扬帆起航,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