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无论是唐宋的恢宏与清雅,亦或是巴洛克式的精致繁复,还是东瀛的神秘魅惑,人类在美到极致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部豆瓣评分8.0,B站评分高达9.8,堪比BBC神剧的国产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刷新了我对“美”的认知。
该影片总共分为五个小章节,通过记录中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尺八演奏家、手艺人,以及学习者的生活,去见证在尺八之路上行走着的人们。从人与尺八、人与人、人与自我追寻的角度来讲,尺八生存之路的艰辛与困惑,欣喜与感动。
尺八兴盛于隋唐,因身长一尺八,故得名尺八。后随遣唐使来到日本,但不久后失传。直到南宋时期,日本名僧心地觉心来到护国仁王禅寺习禅,同时也学会了尺八的吹奏技巧。心地觉心回国后,建立兴国寺,将中国的尺八带到了日本,最终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关于尺八传入日本有个美丽的传说。日本僧人心地觉心,从中国引入了一首叫做虚铃的曲子。他的徒弟在伊势神宫修行时,做了一个通灵的梦,梦见自己乘着小舟划向大海,不知不觉间被雾气包围,雾中传出一阵十分悠扬的尺八乐声。
雾气突然散去,在皓皓月光中,他又听到另外一首乐曲,他猛地醒来,把方才梦中听到的两首曲子记录下来——虚铃,虚空,雾海篪,这就是后来的尺八古典三曲。
比起宫廷乐器,尺八少了庙堂之高的意味,反倒多了丝江湖之远的潇洒超然。在尺八的乐队中,我们能看到,除了尺八、三味线、太鼓等日本传统乐器外,也会看到电吉他、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尺八更像一名入世的智者,安静地包容着气象万千。
它不单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人的精神、宇宙、地球的象征;是一种对物我合一、美到极简的追求;是对内在精神的向往——短短的一根竹管,却蕴含着或细腻婉转,或恢宏悠扬的音乐。
敢问路在何方
在影片的第一章节,讲述了尺八民间艺人的学习历程。关于尺八的学习,有一个传说,学会用摇头来吹出颤音要三年,学会KORO(一种爆破音)要八年。所以即使在日本文化中,尺八也是一种很难的乐器。
徐浩鹏出生于中国河南,在一次网上搜索古典音乐的过程中,听到了佐藤老师的宙,深受感触,开始慢慢接触上了尺八。
在学习尺八之初,开早餐店的父母并不赞成,认为太费钱了。于是徐浩鹏决定自己打工赚钱买尺八。在买到人生第一支尺八之后,徐浩鹏开始了艰苦的半自学过程。
他时常在空无一人的食堂或者教室反复练习,每天对着校音器吹五六遍,调整自己的音。反复看佐藤老师的视频,用一年的时间,终于学会了佐藤老师的宙。
徐浩鹏的父亲更倾向于让他学医,面对家人的反对,他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精雕细琢的灵魂
尺八的制作也同样艰辛。海山老师说,如果你想做一支一百分的尺八,你首先要有一百分的演奏力。
老手艺人星梵竹说,制作尺八最基本的要求是忍耐。从万里挑一的选材,到内径调音,乃至最后的上漆,总共有近二十步,每一支尺八的诞生,都融合着手作匠人的温度与追求。尺八的要求极高,根据竹材粗细不同,开孔的深浅也不同。
制作尺八的过程,就是在制作声音的过程,它极大程度的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技术,每支尺八的诞生,都是夹杂着成功的欣喜,与接近成功的抓狂。
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一样的演奏方式,因此也没有两支完全一样的尺八。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因此尺八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尺八就像人类,自诞生开始,每一支尺八都流淌着独一无二的血液。
但在尺八手艺人三冢幸彦的眼中,这是一个美丽的苦恼。尺八终究要从民族走向世界,太个性的乐器会影响国际化的推进程度,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最低程度的标准化,让尺八更实用。
三冢幸彦,做尺八已经四十年了,迄今为止,已经做了一万两千根尺八。现如今他在尝试科技与手工的二合一,通常是在电脑内建好尺八的模型,再进行3D打印,这样才能做出更好更标准的尺八。
吹响尺八,也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尺八推广人蔡鸿文在台湾长大,现在在音乐学院里推广尺八。做为第一个研究尺八拿到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希望让尺八重回中国。
蔡鸿文原本学的是航空通信电子,出于对音乐的热爱,放弃了航空方面的工作,考上了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在1999年,首次接触到海山老师的“竹竹”唱片,从此迷上了尺八。
在北京《尺八·一声一世》的告白会上,美国人海山老师直言,尺八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用任何一个孔来演奏,或者反着吹。他研究尺八多年,在他眼中,尺八是人类的声音,外表极简,却能发出戏剧般的声音。
祈福与超度
如果说前两章节是讲述人与物之间的联系,那么此章节则讲述尺八带来的人与人之前的纽带。
在日本人眼中,尺八是连接此世与彼世的桥梁。它是对逝者的超度与救赎,也为新生儿祈求福祉降临。人的心灵,自然,与宇宙,在这一根短短的竹管中,得以体现。
小凑昭尚,是民谣小凑流的第三代传人。三岁时学民谣,也学过三味线和太鼓,十岁时接触尺八。在大学刚毕业时在地铁卖唱为生,生活艰苦,借住在朋友家18平米的房间里,因为找不到和音乐有关的工作,决定成为街头音乐人。
民谣的基础为他带来新的灵感,他尝试将琴古流的技巧与民谣的旋律和技法融会贯通,用古老的乐器创造出现代的音乐,曾创作过《晚霞》等集现代电子乐器与传统乐器为一体的悠扬动人的音乐。
无论是在被称为“尺八祖庭”的护国仁王禅寺,还是洒水车行驶的清晨小路,这个章节始终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展开叙述。在此,小凑昭尚谈到了自己与已故ZAN乐队前队长砂川宪和因音乐产生的关系,砂川宪和生前酷爱登山,在夕阳下的长城上,小凑昭尚对着天空吹奏了一曲《晚霞》,借此将思念转递给砂川宪和。
尺八是一种大隐隐于世的孤独,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和自然相融合的过程。于山间寺庙,或者旷谷平原,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亦是一种修行,物我相忘,平心静气,将一切闲杂事置于脑后,放任曲调自竹管中缓缓流出。
修行,亦或是传承
有个词叫“一音成佛”,就是说在对着佛像吹奏时,佛像会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佐藤康夫在青龙寺的佛像前吹奏“无常”,透过屏幕,我似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悲喜,建筑与音乐,动态与静态,将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尺八乐曲中,有很多颤音,有说法讲这是受到海与风的影响。确实也是,当听到连续不断的颤音的时候,我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是一幅“海浪涛声图”。
尺八的吹奏是一种修行,在修行的过程中,你不断学会和乐器、他人、自我相处。从那些一流尺八演奏者的身上,我看不到高傲与轻浮,只有对音乐的无限虔诚与尊敬。
“一声一世”,不仅是一个音的一生,更是一种通过音乐,给人带来灵魂的共鸣,我们由此产生思考,并用自己的一生为之践行。
片头有一个对中国普通民众的随机采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尺八,绝大部分人都说不清楚。尺八起源于中国,被僧人带到了日本,可是无论是被废弃的“尺八祖庭”——护国仁王禅寺,还是学校里人数寥寥无几的尺八音乐课,都透着一股日渐式微的气息。
可是反观日本,虽然谈不上欣欣向荣,但是已经积累了无数的尺八老前辈,以及年轻的学习者。正如在《一声一世》告白会上,主持人说的那样,它固然好像是一位一千多年没有见过面的亲戚,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样貌,有了自己的性格。我们欢迎它回来,就是为了要打开我们自己。我们不止是要回归本源,还要打开中国的声音,中国的音乐。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在被问及尺八后,可以非常骄傲自豪地说,这是起源于我们中国的乐器,我们已将它发扬光大。
国产纪录片《一声一世》,以艺术片般的细腻优雅,大片般的制作方式,记述了尺八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尺八传承之路上,为之奋斗的人们。通过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感悟与思考,见证着尺八的衰落与辉煌,传统与革新。
尺八悠扬通透的旋律贯穿始终,它不再只是一种乐器,它是对美到极致与极简主义的追求,是对哲学与内在灵魂的感悟。它好比人类,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梦想,渴求被理解支持。
为生命中唯一的追寻,不会有任何犹豫,苦难是前往幸福的路径,用尽全力,跑向与梦想相连的天空的角落。
——ZAN乐队前社长砂川宪和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