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预备期-悬殊的实力
首先是两军势力的不均等,曹操仅有七万士兵,而袁绍则是七十余万大军,两军对战,从数量上而言,袁绍军队占据绝对的优势,而操军出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不过双方数量的悬殊并不能够决定最后战争的胜利与否!
接着便是双方谋士的数量不同。操军是少而笼聚了天下豪杰,例如荀彧,郭嘉还有李典等优秀杰出的谋士和武士,所以在人才方面占据优势;而袁绍只有几个优秀的精英,例如善于进谏的田丰和具有谋略的沮授,审配等,但是仅有的几个优秀人才,还多次被他所囚禁,不听从忠臣之言,可见其悲剧后来是必然的。
其三是双方所采取的战术不同。曹军少而精,所以适合迅速作战,否则将会被粮草不足所拖累的。而袁绍占据大本营,粮草居多,兵数占据优势 ,所以应该采取缓慢拖累敌人的战略。但是只有曹操听取谋士的建议,做好一切攻略,迅速作战,而袁绍却沉不住气,高傲自大,所以一步步地推进战略失误的深渊。
其四是双方的领导者不同。袁绍在沮授的眼里是“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所以一个没有远见,自身不足,却又不愿意听取他人善意意见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虽生性多疑,可在关键时刻,总能够成功地把别人优秀的头脑风暴揉入战术之中,使得官渡战役最后的胜利,其实是大众智慧胜利结晶的代表!
官渡之战进行时—曹军先败后胜
袁绍一开始不仅仅在军事力量还有很多方面都占据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有着审配谋士的战略相助,使用了两个计谋,分别为筑起土山,放箭;还有一计便是利用铁锹暗打地道等,然后曹操汲取优秀大臣的智慧,分别制造霹雳车还有绕营掘长堑的方法一一对抗,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可是路途遥远,长远的征战,军力渐乏,粮草渐渐不够用了,此时几乎看不到尽头的曹操,很想要放弃此战,回到温暖的大本营中去,最后是在大臣荀彧的劝阻之下,才继续留守,顽强抵抗绍军的。
荀彧主要指出绍军多而无用,而现在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所以不可以轻易地放弃的,最好是画地为牢,极力反抗,逆转战机。
所幸,在看不到黑暗尽头的黑夜里,还有着一颗明智的心,若是自己不够完美的话,那便要把自己埋在谦虚里面,多多采纳他人的忠言,而曹操爱才会用才,正是因为他熟悉地掌握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为后面战役的转机成功而做铺垫。
此次战役的以少胜多的关键因素是在人为方面。看来人的因素也是在战役中很为重要的因素的,例如说,袁绍是因为喜欢怀疑人才,特别怀疑和曹操故友的许攸,最后一步步地把心在袁绍那里的许攸给逼走了!
许攸这一走,便把所有的战局推向了高潮。曹操很是爱才惜才,故友的投奔,才子的聚拢,只会令他无比地兴奋而已。不过是还是无法完全地信任许攸而已,在许攸的三次试探中,曹操才爆出粮食短缺,军营已然岌岌可危了。
许攸便提出一计,可以利用喜好嗜酒的大将琼的弱点,假装自己是袁绍的军队,然后闯进去烧尽其间的粮草。曹操听从他的计谋,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官渡战役的胜利开响了第一枪。
而后便是得到了袁绍手下郭图的相助,郭图也帮忙挑拨袁绍与大将的关系,毁灭他们的信任防线,使得张高两员大将投奔曹操了!所以,袁绍军力大减,加上操军军力精强,有勇有谋,云集文将武将,袁绍注定要败在人为这一因素了!
官渡之战之总结
在这里,我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曹操面对故友还是那么地多疑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利益立场,曹操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在刀尖上行走,不得不防,不得不生性多疑了!
而对于郭图的相助呢?是不是可以说,因为郭图看清楚了天下形式的发展,也认为曹操会是一个好的统治者,所以很愿意相助曹操呢?挑拨袁绍与大将的关系,一石二鸟之计,不仅仅削弱了袁绍的军事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扭转占据,使得曹操占据优势了。
最后,官渡之战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无数的英雄豪杰皆为此而无比地叹服着,“弱势只因多胜算,兵强却为寡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