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家人抱怨工作好忙,想得到安慰。可是意外的是,家人听到忙就面露欣喜:“忙好啊,就怕不忙”。在大家的观念里,忙,说明你充实,说明你重要啊!
所以,忙得累成狗的时候,只要被这样的眼神一激励,就觉得自己这样活是对的!
怎么就对了呢?按照我们的思维:忙着忙着,经验就积累了,能力就提升了。忙着忙着,薪资就涨了,职位也升了。忙着忙着,中年就可以气定神闲了,喝着咖啡开着会了。
呵呵。
如今我已经三十岁出头了,可是比以前更忙了。以前的我,每周只要写好几篇软文,再做些杂活。有大把的时间去琢磨着怎么把文章写得更好一点。现在的我,每天都要绵绵不断地处理各种文章,一直处在脑子不够用的状态。
可是,以前的我感觉思路越来越清晰,现在的我大脑越来越浆糊了。以前的我,即使没有人指点,也能快速成长。现在的我,一直过了大半年,才开始摸索出点道道出来,可是天啊,这些并不难看透的东西,为什么我不能早点想到?为什么我忙着忙着,变傻了?
这个发现让人大吃一惊!
可是这样的问题,在我学生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记得我高中的时候,对有些科目其实是非常厌倦的。可是我必须得刻苦学习啊,否则怎么有好成绩呢。于是呢,我每天都像参加某种仪式一样,只允许自己埋头看书,做题。其实呢,看着看着就分神了,脑子不知道想什么去了,一道题做了很久不会,那就做得再久一点吧。其实,我是在给自己营造一种“我很努力”的假象,让自己处于安全区,因为不会有人责怪我不努力啊,连我自己都被这种努力感动了呢!那我成绩不理想,也许是发挥不好吧!
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我能坦然做自己,没有陷入这种思维怪圈,也许我的轨迹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吧。可是一直到现在,我才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怪圈,也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你真的忙吗?
其实我高中那会儿,做过的题并不算多,经常买的习题书都没做完。我毕业那会儿,大量时间并非在写稿,而是囿于公司制度,每天“例行”加班,休息日也被占用,工作量并不多。
所以,你所谓的忙,可能是一种错觉,很多时候做的都是无用功,投入到事情本身的精力并不多。
为什么你做的事情并不多,也会觉得好忙呢,很多时候是因为感到累。比如我不想并不想做题,一边做一边跟自己飘忽的情绪打架,超累;我不喜欢被束缚在办公室做出一副加班的样子,内心超级愤怒还要憋屈着,超累。
所以,觉得忙,大多因为并非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这样虽然没有花费脑力,但内心冲突会造成剧烈情绪波动,要平衡好这样的情绪,内耗很多,营造出一种因为忙而累的错觉。如果因为热爱去做一件事,那么就算忙得昏天地暗,也并不会觉得很累,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再则,忙能让你变强吗?
回到开头,我们总以为忙着忙着,总会有个好结果吧。就像我们以为,随着年龄大了,人总会成熟的吧,日子总会好起来吧。这种盲目地以为时间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逻辑,是怎么来的?
大概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做很多习题,练习考试分数就会上去了。所以,我们多做事,工作就可以做好了。我们多活几年,人就成熟智慧了。大错特错了,生活不是一张平面的试卷啊,而是立体的并且动态变化的!很多人在二十多岁从学校出来之后,就没有进步了,到老了,虽然见过的事多了,但见识并没有增长,还是二十多岁那个水平。
很多人忙,只是忙着完成别人交代的任务。上学的时候,接受老师和考试的安排,工作以后,接受上司的安排,但从来不去思考,我从忙碌中收获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岗位,有的人可以快速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论,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而有的人却只会做好眼前那点事。
我目前的工作岗位就是这样,因为每天要审阅飞过来的稿件很多,应接不暇。然后我就埋头一篇一篇去审,从来不去总结大家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想过如何改进。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大家没有长进,我的工作量也一直很大。
所以,并不是你做的工作量够多,你就有了越多的经验。经历不等于经验,没有经过思考的忙碌,是流于表面的,没有内化,并不能让你得到提升。
最后,忙能给你带来好结果吗?
有一种人,就是喜欢忙碌,觉得这样才叫充实,但如果了解到忙碌最后的结果,他们还会愿意这样活吗?
忙碌并不一定会带来好结果,除了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还有努力方向的原因。比如忙着忙着,发现自己其实一直朝着不擅长的方向走,而没有好好打磨自己的强项。或者忙着忙着,发现因为行业更新,所处公司快要经营不下去了。实际上,拥有一个好结局的不忙碌的工作,要比一个没有好结局的忙碌工作要好。
而很多人因为视野的局限,不能很好判断地当下的选择是否恰当,付出了不必要的辛劳。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增长见识和智慧,让自己在忙碌中懂得取舍,掌握方法,提升自我,这样的人生会更顺序,也会有个好结果。
p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