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00天的写作挑战,我能完成吗?

        2024年,我参加了连续300天的写作挑战活动。活动要求是坚持每天日更500字,每个月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主题文。于我来说,日更500字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连续300天的坚持。而2000字的长文,我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能够分层次、有框架地去写。我大多数时候写的是记叙文,由此,也可以看出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对这一个月以来的挑战活动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很多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所以,隔断时间围绕目标来复盘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个月,总体上是坚持得不错的,日更基本和业务学习有关,仅有一两篇是有关事件的思考。日更的字数基本在800字左右。自从25日从湘潭回来后,每天带着女儿,并没有集中时间来进行日更,大多数更新的时间是在晚上11点后,甚至有两天更新的内容是之前写的。所以,按照实际来看,我的日更挑战还是没有严格坚持。所以,接下来每天日更的时间需要调整,不能晚于23点。因为,一旦超过23点,就有可能因为某些意外情况导致日更质量下降甚至错过日更时间。再加上最近没有集中精力进行阅读和学习,日更的内容也不晓得写些什么。所以,为了能在9月坚持日更,我应该按如下去做:

第一、每天坚持去输入一些内容,可以通过阅读、听讲座、听课等方式;


第二、每天的日更时间不超过晚上23点,明天的日更今天写好。

      第一次和教育教育行走结缘是在2022年,那时是半途加入,坚持日更了一个月,后来没有下文。2023年3月也想要去申请教育行走的线下学习,但由于琐事缠身,最终还是错过。2023年8月1日,我参加第四期教育行走写作300天的挑战,8月的日更仅仅坚持了29天,后期又开始断断续续地日更。最终,第四期写作300天,我没有完成。在“深思熟虑”后,线下学习,我也没有申请。心里想,即使写了申请也不会被通过,索性不写了吧。尽管第四期的学习地点在长沙,是我们湖南人的省会城市,离我是那么的近。或许是第三期和第四期的遗憾,内心的不甘,让我又来参加第五期的写作挑战。第五期,我想踏踏实实地完成写作任务,拿到线下学习的入场券。

      教育行走写作300天的活动,是非常有魔力的。在这里,汇聚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坚持深耕在教育一线,把自己的思想凝聚成文字,集结出版,影响更多的学生和老师。虽然,前面两期我没有很好地完成,但参与其中,追随榜样的脚步,我学到了很多。我从一个害怕写作的菜鸟,成长成了一个能写简单文字的小白。克服了写作的畏难情绪,写作能力有所提升。我深刻认识到,身为教师,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功,去做一个会读、会写、会教的老师。而教育行走的写作挑战是一个非常优质的平台,相聚在这里,内心有着熊熊燃烧的热情,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不断拍击着心田,奏出美妙的旋律。

        8月,有幸听到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宋教授的讲座,在他的讲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是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能力的。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宋教授在讲座中罗列很多作者在书中的经典语句,甚至是书名、页码都罗列出来。从书中总结出讲座的要点,各要点中逻辑关系紧密。除此之外,他还列举了他在演讲中化用普希金的经典诗句,成为了湘大学子口口传颂的金句的例子,这就是阅读的能量,不断地丰盈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思想。课堂上,他还展示了学生的诗歌创作,言语的幽默中传递文字的美好和快乐。阅读,让我们成为一个品味快乐的人。

       参加写作挑战,我培养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坐在办公室里,我研读教材、备课,朗诵美文、诗歌等作品;回到家里,我随手拿起一本放在床头的书,自由阅读,随心随性。当我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两岁多的女儿也会在我身边翻翻她的儿童书。外出时的空闲时光,我会在手机上阅读自己常去光顾的公众号文章,也会去搜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者是解决我现实问题的方法。阅读,读书、读人、读生活、读自然,当我读得越多,我的内心越平和,越强大,月坚定。

       参加写作挑战,我培养了每天码字的习惯。如果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则是一种输出。一开始的写作,是围绕阅读内容的摘抄集合体,慢慢地,写作中开始有了自己的感悟,写作变得丝滑、美妙。一开始的写作,是记录每天生活的流水账,毫无内容可言,渐渐地开始追求内容上的变化和深度。一开始的写作,从100多字的更新,到500多字的更新,再到现在的800多字的更新,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真令人高兴。一开始的写作是坚持几天后的放弃,再到断断续续的日更,到而今的坚持日更31天……我听到了内心生命拔节的声音。

        参加写作挑战,我依然不会说我是优秀的老师或者是一个某方面很厉害的老师。相反,在不断地学习中,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相信,量变会引起质变,总有一天,我也能获得在别人看来是轻而易举的成功。在过程中,我相信我在慢慢成长,这种成长的力量会影响我的学生。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中,会对我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感谢张文质老师、小尘老师等优秀的引路者搭建了“教育行走”这个舞台;感谢某一个“教育行走”参与者的分享,让我认识并加入“教育行走”这个行列;感谢自己,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要给自己一个棒棒的拥抱,告诉自己——加油哦,你已经坚持了十分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