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世界史上,普鲁士的崛起起、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三件重大历史事件。而普鲁士从能一个德意志地方诸侯小邦变身为强悍的普鲁士王国,离不开威廉父子的努力。
1720年的一天,在德意志原野上,一辆四轮马车正在飞速地向西疾驰,优美的长笛声伴随着马蹄声一起前进。
车厢里着坐着两个青年,其中一个只有十七、八岁,一面吹着长笛,一面观赏着四周田园中美丽的景色。这位吹长笛的青年就是普鲁士王太子腓特烈•威廉二世。
德意志民族是个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在历史上,德意志涌现出的伟大音乐家灿若星辰。巴赫、贝多芬、瓦格纳,这些闪亮的名字和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人类的最高音乐成就。所以,在德意志民族中有许多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威廉王太子,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位王太子不但长笛演奏水平极高,还是个一流的作曲家,他的传世作品《C大调长笛协奏曲》至今仍是长笛演奏的经典曲目。
年轻的威廉王子不仅音乐才华出众,他还是一个思想深邃的学者和作家,与伏尔泰等人多有交往。他的法语著作《反马基雅维利》,曾经震动欧洲学界,在当时广受欢迎。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国境线了。”一个年纪较大的青年指着前方的城堡说,他是王子的挚友卡尔。
威廉王太子停止了吹奏,长长地吁了ー口气,兴奋地说:“啊!我可终于自由了。”
马车来到城堡前面停了下来,太子给边防官员检验了证件。这官员马上立正敬礼,连声说道:“不知殿下驾到,恕罪恕罪。请殿下下车休息片刻。请!请!”
两个青年刚刚下车,后面突然扬起一阵尘土。当听见 “ 得!得!”马蹄声响的时候,一匹骏马已经飞奔到面前。“普鲁士国王威廉陛下有旨,命令太子殿下立即回京!”骑马的官员大声呼叫着。
边防官员一见这个情景,马上指挥守卫边境的军队围上前去,说道:“请太子殿下上车回京。”不由这两个青年分辨,军队早就把他们推上车去,赶马回程。
马车一到柏林,立即有官员前来传达国王的命令,把这两个青年投进监狱。太子单独关在一间牢房,他的朋友卡尔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身为高贵的普鲁士王太子,为什么要私自出走,而国王又为什么又要这样严厉地对待自已的继承人呢?说起来,这对父子的矛盾源于音乐与军事之争。
当时,普鲁士是德意志帝国下面的一个诸候国,原先并不强大,通过国王成廉一世的努力,逐渐成了一个军事强国。
腓特烈·威廉一世是一位性格严酷的军国主义者。他以极其粗暴的军人作风对待臣民,在军队里强力推行残酷的军事训练。为了增强普鲁士军队的威力,威廉一世组建了一个巨人掷弹兵团。他派人从欧洲各地绑架身材高大的壮汉,还劫掠身体强壮的女人与这些壮汉配对,以期产下巨人后代。他的这些做法与日后希特勒在二中的行为非常相似。
1740年,威廉一世临终弥留之际,听到神父在一旁说:“人赤条条,也赤条条去”的时候,居然挣扎着坐了起来说:“人怎么能赤条条走呢?我要穿上我的军装!”他因此得到了“士兵国王”的绰号。
威廉一世虽然粗暴蛮横,穷兵黩武,但他的整军经武为普鲁士日后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威廉一世认为,一位国王,首先应该是个军事家。可是他的儿子,那位极具才华的威廉二世王子却一心受好音乐和写作,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对军事毫无兴趣。这对于以强悍铁血著称的老威廉国王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如容忍的。
他经常严厉训斥威廉王太子,对他严加管束。可是天性浪漫,向往自由的威廉二世无法接受父亲的粗暴,更不能忍受军队纪律的严格约束,于是他和朋友一起策划出逃。老威廉闻讯后勃然大怒,下令一定要将太子抓回来。这才有了军队在边境拦截和抓捕威廉太子和他朋友的一幕。老威廉这次彻底被激怒了,他使出霹雳手段,不仅囚禁了威廉王太子,还处死了他的好友卡尔,他要让王太子明白,除了学习军事,绝不允许有其他想法。
被关押一年以后,太子终于屈服了,表示愿意学习军事。老国王于是把他接回宫中。
一七四O年威廉一世去世,威廉王太子即位当了普鲁士国王,就是腓特烈•威廉二世。
腓特烈二世做了四十六年普鲁士国王。他继承了父亲的意志,一生的首要大事就是发展军事实力。原先普军只有九万人,经过他的努力,扩充到二十多万人。腓特烈二世像他父亲一样严格训练军队,他特别强调纪律,把纪律提到了军魂的高度。这位国王毕生从事战略战术的研究,创造了多种进攻的故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斜击战术”。
在腓特烈编写的《军事调令》中写到:“使你自己的翼侧和后方安全,尽力破坏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这是一条永恒的战争准则。”
“尽量对敌军的一翼进行侧翼攻击。10万人的大军,如果在侧翼只受到3万人的攻击,也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击溃。”
“站在敌人侧后的3名士兵,其价值远胜于面对着敌人的50人。”
凭着这种战术,腓特烈在洛伊滕会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奥军。拿破仑对此敬佩不已,认为腓特烈仅凭这一战就足以载入史册。
由于当时欧洲使用的火枪,在射出一颗子弹以后,要退出弹壳再装第二颗子弹。所以,两发之间要相隔一段时间。腓特烈把步兵分为三线。打仗时,第一线卧倒,第二线跪下,第三线站立。第一线射击时,其他两线装子弹。第二第三线先后射击时,第一线就装子弹,这样循环反复,可以不停地射击,形成连续火力,因而威力很大。但采用这种战法一定要有严格的纪律来保证队形,而腓特烈训练的普军正拥有铁一样的纪律,能够坚决执行战术要求。因此腓特烈依靠先进的战术和高素质的士兵打了许多胜仗。
但是,腓特烈不久就尝到了失败的痛苦。十八世纪中期,欧洲列强因为争抢西里西亚,爆发了一场七年战争。几乎所有欧洲强国都卷入了战争,战火还蔓延到这些列强的海外殖民地。所以七年战争是一场规模不亚于世界大战的激烈战争。
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俄罗斯处于敌对状态。与腓特烈一样,俄国的伊丽莎白女沙皇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强人,她想乘着这场战争搬掉普鲁士这个俄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于是普俄两国军队在战场上发生了激烈交锋。
可是,此前屡战屡胜的斜击战术在遭遇俄军时却破了产。面对排山倒海搬狂飙而来的哥萨克骑兵,普鲁士步兵被杀得尸横满地,连连败退,甚至连首都柏林也被俄国占领。腓特烈羞愤难当,绝望之下准备自杀。但是伊丽莎白女沙皇突然去世,让战事有了转机,腓特烈终于渡过难关。
痛定思痛的腓特烈从失败的教训中领悟到,战争的关键是作战的速度和火力。于是,他又设计了一种新的战术:先用大炮猛轰对方阵地,然后用骑兵快速突入,最后再由步兵上去固阵地。这种炮骑结合的速决战术,成为近代战争中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后人将这种战术总结为“炮兵轰完骑兵冲,骑兵冲完步兵攻。”
至于腓特烈的主要战略思想,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他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敌军,逐个击破。这是对战争规律的重要总结。后来威震欧洲,马踏非洲的一代战神拿破仑,就因学习这种战略战术而取得成功的。
腓特烈有一句“名言”。他说:“假如你高兴别人的领土那你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请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