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日本时,曾经在工厂接触过“劳务派遣”工人,他们是从其他国家如菲律宾,经由派遣公司介绍,来到日本打工赚钱。他们基本不与本地员工交流,或许又因为语言障碍,下班后也基本不外出,一辆车就把人全都运回住处。
这是我对劳务派遣,或者说临时工,最初的印象:辗转于不同公司,拿着低于正常水平、抽成之后的工资,与外界没有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的工作范围或许更广,但却很难发展较深的情感联系。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在劳动力缺乏的国家,才会有较多的“劳务派遣”现象。但今年进入这一行之后,我发现中国工厂的“派遣工”或者说“临时工”现象也比较普遍,特别是在沙井松岗和东莞,你可以在街道旁看到很多劳务派遣公司。
这些公司一头联系工厂,另一头与临时工合作,根据工厂需求调派工人,从工时费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服务费,这是一项不小的收入。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临时工人没有五险一金,工资不高,工作也不稳定,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选择这样生活呢?在深圳扣除衣食住行之后,收入恐怕也所剩无几吧。
他们说,因为自由呀!没有束缚,遇见不喜欢的人或公司是不需要勉强自己忍受,回家探亲也方便。
想一想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儿。如果不考虑要积攒很多钱的话,自由选择工作状态总比强制束缚让人来得开心,随时可以回家探亲总比常年奔波在外让人感觉幸福。
过去我对临时务工人员保有同情和不解,但突然发现,就个人幸福程度和物质生活而言,我们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我对之前自己居高临下的评判感到有些羞愧,没有经历他人的悲欢喜乐,就不要以自己的观点来评价,还是摆正心态为好。
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只需要正常劳动,就可以轻易地养活自己,若是心态好,生活更是幸福。
在深圳天天听别人说挣钱焦虑内卷,自己虽不是特别认同,但心态还是不免深受影响。此时遇见一群不同的人,一种不同的工作生活方式,也算是提醒自己,世间有很多生活方式,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要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