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全面从严治党,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都需要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各地各部门为此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升干部的能力素养,培养干部抓落实的本领。然而,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一些单位或个人也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等现象。主要表现为:
组织者轻虑浅谋。组织干部学习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这不可否认。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有时组织者缺乏对怎么学习,学没学好,有没提高的考虑,让学习在有的地方变了“味”,严重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最初的目的,滋生了形式主义。如基层的一些干部网络学习,因为组织者存在考虑不周、监管不到位,加上基层业务繁忙、学习内容枯燥、干部学习意识不强等因素,很少干部愿意在下班时间学习,上班时间成为学习主要时间,而“有声”学习会造成影响,静音挂机学习、“无声”学习从此出现。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参与者应付了事。一些干部总会寻求放松学习的理由,这也不可否认。在参与学习过程中,“不愿学”“不真学”“不善学”不乏存在。认为学习浪费时间,存在厌学情绪,常常借口工作繁忙,不参加学习,学习笔记让他人代抄,不愿学;认为学习是装点门面的,走走过场就可以,不必太认真,参加学习不用心,不做记录,即使听了、学了,对多数知识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真学;认为学习是虚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上级要求、业务用得上就学一点,暂时用不上的就不去学或很少去涉及,就算学了也理解得不深不透,不会消化吸收加以运用,不善学。
凡此种种,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明显,停留在表面的肤浅认知,干部的思想就很有可能偏离正确方向,最终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危害极大,根源在于干部的思想问题,主要从观念转变、方法改进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着手解决。
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人们常说“领导一重视,问题就解决”,话虽然难听带有贬义,但确实在理。领导作出指示批示,部门必然重视,问题自然很快解决。因此,转变干部思想观念,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尤其是抓单位一把手对学习的思想认识这个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领导重视了,观念转变了,坚持以上率下、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改进作风,加强自身学习教育,形成“头雁”效应,才能带动广大干部参与学习、参与讨论、转变观念,营造良好学习风气。
改进工作方法是前提。先要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学习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着力通过最优化组合,减轻基层的学习负担,增强学习效果。其次是要加强学习内容的开发,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尽量减少满堂灌输纯理论的学习培训,把学习内容与干部本职工作联系起来,特别是理论灌输要联系实际,要运用各种事例、现身说法、强化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是在组织学习之前,组织者要结合参与者实际,预先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准备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强化监督检查,堵住学习漏洞,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完善规章制度是根本。要保证学习不变样不变味,就必须强化刚性制约,让执行者对其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一方面,要完善个人学习、集体研讨、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检查相结合的刚性约束制度,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以及对考评标准、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进行善,建立学用结合、奖惩并行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要组织对学习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只有干部知道有哪些学习制度,对规章制度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地实施监督制约,让制度执行者真正地对制度心存敬畏、自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