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到,“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整整63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的人口呈现这样的局面:少子化加快、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萎缩。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行效果继续显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李希如介绍,2017年全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这是自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以来,首次出现二孩出生数超过一孩出生数的情况。”
看完后最先的感受是,原来生二孩的还有这么多,接着就发现,原来更多的人是连一孩都不愿意生了。
联想到我自身,以前我一直计划是在生大宝后的本命年生二宝,想要一个和我一样生肖的宝贝,最晚争取在女性生育黄金年龄的尾巴上生二宝。可是眼见最佳生育年龄快要过去,我生二宝的意愿却已经没那么强烈了。
周围的亲戚和我的父母见到我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赶紧好生第二个了,条件又不差,又有人带,时间也正好”,一开始我觉得他们说的也对,可是随着大宝的成长,我明显觉得力不从心,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夫妻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
日本作家伊本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了。
说实在的,我是在女儿上幼儿园后才有做母亲的感觉。在女儿生下来的那刻,我没有体会到很多人说的那种血脉相连心中幸福的感觉,仅仅是肚子里掉下了一块肉,卸货了。
给女儿喂奶,换尿布,哄她入睡,给她唱歌,抱着转悠,都纯粹是因为我是妈妈我必须这么做,也许是母爱的一种表现,也许我没有自我意识到。现在想想那时是身体可以做妈妈了,但心理上还做不来,因为心理上我认为自己还是个大孩子,还想依赖着我的父母。
那时回父母家坐月子的时候,我彻底轻松了一下。除了喂奶,我还是听从父母的继续调养身体,女儿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料理,他们陪着守夜,换洗衣服尿布,哪怕我知道女儿拉了,我也只想着喊他们帮忙,我一个人弄不过来。
邻居家的大伯经常来父母家串门还笑着说:“果然是自己还没长大么,还要你爸妈一手操办。”我是不好意思的,但还是心安理得的收着父母的照顾。
现在想来我没有做好当一个母亲的准备就这么随大流的生孩子了。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做父母的既要准备好迎接新生命也要让自身不输在起跑线上。
都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为人父母其实也一样。现今寒门难出贵子是越来越肯定了,经济实力强大的家庭,孩子的教育资源、生长环境、眼界见识都会远超一般家庭的孩子。孩子想学什么都可以学,想出国随时可以出,想旅行随时可以走,完全不用考虑钱不钱的问题。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孩子学什么去哪学去哪玩都要货比三家,精挑细选,甚至诸多顾虑。
两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知不觉就被划分在了不同的阶层,阶层固化就这么早早开始了。父母输在了起跑线,孩子自然也慢了一拍。
想来现在的夫妻多是想生也不敢生,自己受苦受累不要紧,让孩子一起受苦就是过错了,还不如等条件好了开开心心地生。
二孩家庭问题多。纵观各种文章描述的生二孩后的种种现状,竟是苦比甜多。两个孩子间的争宠问题,大人能做到客观一致对待的很难,不是大宝没有安全感就是二宝会哭闹。新闻上各种大宝欺负二宝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
同一个办公室一的一位女同事,大孩是女儿,二孩是儿子。大的学习不开窍,小的学习一点就通。她每一次谈起大的就是一脸的没劲各种无奈恨铁不成钢,而谈到小的则是笑意盈盈,特别自豪,关于儿子的各种趣事更是兴手粘来。明显就是对两个孩子有偏爱了。
孩子如果多了一个,相对地作为母亲要操心的就多,如果不是全职妈妈,辛苦可见一斑。如果再少了丈夫的援手,那作为上班族的妈妈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家庭事业都得不到良性发展。
话又说回来,真心要生的其实不管怎么样都会生,按我妈说的就是“以后等你们老了也能多个人分担照顾”。可见生不生二孩,唯有彻底考虑清楚了才能做好正确的决定。
365极限挑战营 六十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