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
出生在一个并不偏僻,但也不富裕的小村子里,生长在一个小学六年都不知道世上有篮球这种东西的环境里,放学
后最大的娱乐就是拿着扫帚满大街拍蜻蜓玩儿,以及星期天最常做的事儿就是跟一帮小伙伴到别人的地里去刨红薯烤着
吃,很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挖自己家地里种的。
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一般都经历过,玻璃球、弹弓、叠方宝(用两张纸,叠成的四个角的物体)这些初级的玩
物,因为后来都开始玩丢沙包、跑城这类高级点儿的游戏了。
小学六年都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完成的,以至于曾把父母说的考上大学,理解成考上初中,就是考上了大学。
直到后来读了初中,才知道。
初中是不用考的~
也是在中学里第一次见到了篮球、电脑这些高级玩意儿。
原来,这就是……
真长见识~
您也不要笑话我没见过世面,小学的时候5分钱能一块雪糕,确切的说应该叫冰糕。
就是水加糖冻成的大冰块而已,但那也不是常常能吃到的。
需要不断哀求父母,或是运气好捡到钱。
记得我第一次吃两毛钱的雪糕是奶奶给我钱买的,具体原因我忘了,反正记得当时买的是雪糕化了又冻起来后没有
形状的物体,很大块,觉得赚到了,真是开心极了!
至于五毛钱的雪糕,想都没想过。
后来,第一次吃五毛钱雪糕是在某一年的生日那天,因为我生日正好是我们镇上的集会,当时在集上闲逛捡了五毛
钱,又因为是自己的生日,当时想应该奢饰一次,就买了一块五毛钱的大头雪糕(可能有朋友记得,当时很流行),现
在已经想不起来什么味道了,应该很好吃吧? 嗯!
所以呀,不要嘲笑别人的决定和梦想,因为咱没有他的经历…
同样的经历给我们,不见得会比他做的更好。
想起那句话:不是我给自己找借口,而是我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小人物,同样值得尊重!
~关于工作~
最早接触网络,是在15岁那年,当时还在中学的校园里,那时电脑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所以后来慢慢的流行起了网
吧!
但那时一说到谁家孩子去网吧上网了,就会自动被归类到坏孩子行列,所以多数都是偷着去的,而网吧也大都
是“黑网吧”,就是没有营业执照或其他证件,只是在自己家里装上几台电脑,拉上网线,供各位玩家上网的场所。
那时的电脑配置、网速跟现在比,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你想吧,我们的863计划是在1986年提出的,而普通用户接
触到互联网是在1994年到1997年,这时中国上网人数只有62万人,而到2015年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1亿户。
这还不算通过手机上网的那5、6亿人。
为什么说了些关于互联网的事儿,因为我就是在网络上混的一只虾米呀~
不过,码字并不能算是我的工作,只能说是闲极时的爱好吧!
但相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来讲,我觉得自己更喜欢在网络上的悠然自在?
不知道该用那个形容词。
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习武之人,可能是当时《少林寺》看多了的缘故,想学,但学费太贵,没去。
现在总觉得跟那时翻了个个,一文一武。
所以我从不相信有人能从小到大只有一个梦想,因为这东西太不靠谱了,倒是那种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也在不断变
化的说辞,更能让人信服。
如此,以后也不要问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的问题了。
基本白问。
现在想想,当时想当科学家的最多,到目前为止,没听说谁当上了…
什么年龄段就该干什么样的事儿,小时候就该对看到的一切充满好奇,青春期就该为儿时的好奇需找答案。
大学了,多谈恋爱。
而现在,多挣钱,少扯淡。
虽然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 哈~
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走上了朝九晚五的道路,不能说是条不归路吧,但总觉得不甘心呀。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也别说去过了,路过也行。
有多少?
大多数只有两个城市吧,出生地一个,上学一个,工作?
你不是回家去找了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己的生活缺少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大多数人是走不出去的,尤其是北方人。
恋家。
总觉得离家太远,就会缺少点什么。
人,在舒适的环境待久了,根本不愿意改变,因为改变的代价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一个人的改变要么是遭遇重大家庭变故,要么是遇到爱情。
我们不缺少辞职不干的勇气,缺的是对某种不确定的恐惧。这种恐惧会力压你所有改变的念头,然后,它会像铁链
一样把你绑的死死的,让你习惯这一切,适应这一切。
所以趁着能跑,能动的时候,使劲蹦跶。
要知道,人类制造出的所有物品,都是给人用的,而不是给有钱人用的。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如果这世界只允许一个人优秀,为什么不能是自己?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