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结束时,我写到了第200篇。翻看简书,正好是我来简书后的一年整,2018.11.13日,我写下第一篇文字,2019.11.13日,我写下第200篇。200篇,如果按照上学时一周一次作文的频率,我已经写完了整个高中时期的份额,这一年还是干了点事情的。现在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做饭,一日三餐,后勤保障工作必须做好,幸好有古筝和写作,让我的生活除了鸡毛蒜皮还有点诗和远方。
最近迷上了二胡和唢呐合奏的《刀剑如梦》,每天开机就打开页面自动循环,远去的江湖、激荡的江湖,刀光剑影星光四溅,孤鸿飘影、悠悠琴韵,每天亿次也不够,上一次无限循环是莎拉布莱曼的《史卡保罗市集》,为什么我们的生命离不开音乐?写那篇文字时,我还没有想清楚音乐是不是必需品,一世没音乐或许有点寂寞,但只要衣食无忧,一时没有音乐是无伤大碍的。
《美丽心灵》中圭多冒着生命危险给妻子播放巴赫的《威尼斯船歌》,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豁出去享受片刻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钢琴家》中斯皮尔曼面对钢琴凌空弹起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我想这是有“情怀”的人的特殊爱好,平凡如我,从小在贫瘠的山野长大,对音乐的追求与爱好超不过面包,音乐不是我的必需品。
有一天,朋友圈里有人发了古琴演奏,我顺藤摸瓜,找到了方锦龙大师弹奏的《琵琶语》、赵聪演奏的琵琶版《梁祝》、柴哥和龙吟采合奏的《刀剑如梦》,从此停不下来,音乐让我纵横古今,横扫八荒,穿越现实与梦幻。原来这就是音乐的作用!它让人的心更加自由,体验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世界更加宽广。
AI大举进攻人类领域,音乐会不会有一天被机器替代呢?安徒生童话《夜莺》就探讨了这个问题,机器夜莺高超的技巧完胜动物夜莺,动物夜莺被迫出走,但当国王濒死之际,动物夜莺的鸣声让他看到了阳光穿过树枝明亮的光,风在耳边呼啸,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国王重又焕发了生的热情。音乐是心灵的邂逅,情感的碰撞,就像宇宙中充斥着各种频段的波,你恰好捕到其中的一束,产生了共振,相同的泪点,相同的爱恨情仇。同样是大师的杰出演奏,有人偏爱A一点,有人偏爱B一点,不是水平区别,只是理解、表达的契合度不一致。
写作也是,网上有写作软件,输入关键词,分分钟合成一部长篇小说,微软小冰写的后现代诗意向朦胧,意境深远,这不禁让人怀疑,会不会几十年后,我们读的作品都是AI写的呢?AI的词汇调动能力和写作速度都是人类远不能及的,我们还需要人类写手吗?
为别人而写、为阅读量而写的文章或许会被AI替代,但从心底流淌出的、真情实感的文字永远不会被AI取代,文字不光能载道,还可以自我救赎,整理思维,留住时光。翻看自己写过的文字,初学古筝时的生涩激动再次浮现,探索自己内心的过程历历在目,也许粗糙,也许幼稚,但都是珍贵的记录,就像自己拍的照片,不像艺术照有严格调过的参数,精心挑选的场景,美轮美奂的效果,但里面的生活,背后的故事,多么精致的艺术照都不能取代。
音乐和文字,是生命中暗夜的光,锦上的花,精神的氧,不可或缺。愿我一直弹下去,弹出滚珠溅玉,万千风情,一直写下去,写到心暖花开,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