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在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还没有读完,但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写点什么了。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观念,第二部分写行动,我只读完了第一部分。其实在写作手法和结构安排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翻译也非常厉害,读起来不像有的翻译作品很别扭。但现在我想说的,主要是书中几个震撼到我的观点。
一、财富蓝图
财富蓝图,是说我们在人生的早期,就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一个规划,就像盖房子一样,要先做设计,盖几层,怎么布局,想要达到的装修效果等 我们也要设计自己将来想要达到的财富目标,这个目标越大,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是不是有些不敢相信?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会问:“长大了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会回答,老师,医生,警察,可能有个别孩子会说,想当个有钱人,都会被大人规劝,不要想那么大,现实点。言下之意就是:你个小屁孩儿,哪有那么大能耐,你就是个普通人罢了。
有的家庭会对孩子的工作进行规划,但极少有人会对孩子的财务进行规划,我们看到的财务教育,都是叫孩子们警惕财富带来的反面例子,比如有钱人不幸福,有钱了会沾染赌博吸毒等恶习,有钱了会找来祸患等等,让我们害怕有钱的状态,或者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钱人。
我们一直讲勤劳致富,后来才发现,勤劳不一定致富,就像村里的农民,都很勤劳,就连过年都不能休息,但扶贫攻坚帮的都是农村人。勤劳致富,不能说是谎言,但是还远远不够。
我们的生长环境就是这样的,关于钱财方面的教育以消极为主。没有人告诉我,我也是可以变成有钱人的。更没有对将来财富的规划。
曾经看过一段投资大佬孙正义19岁时制定的生涯规划资料,“20多岁创业,要向所投身的行业宣布自己的存在;30多岁筹集资金,要有一亿美元的种子资金;40多岁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取得第一,公司有1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用于投资;50岁完成事业,公司营业额超100亿美元;60岁时把事业传给下一代,回归家庭”。看过这个资料不禁汗颜,不说是定这么大的目标,就连一个“百万富翁”的目标,我都没有想过,就是听家里人的话,按着大多数人的路子,上学,找个工作,然后退休。想过衣食无忧的日子应该好,但那都是别人的,离我很远,我只有羡慕的份儿。
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他们会设计财富蓝图,会制定财富目标,有强烈的对财富的渴望。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也需要一幅财富蓝图呢?
二、行为模仿
在对财富的处理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在模仿父母。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模仿,这种模仿大多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有的人赚的很多,但存不住钱,一有点钱就会尽快消费掉,根源上是原生家庭里父母原来就是一种“有钱——没钱”周而复始的状态。当有钱的时候,心里会不安,潜意识里惧怕什么会发生。有钱的时候就像是患了冒充者综合征,感觉自己不配获得这么多财富。钱花完了,心就平静了。
有的人害怕没钱就没法生活,不敢花钱,也赚不了多少钱。我见过一个相对极端的案例,主人公是我店里的一位顾客,本地人,没有结婚。他个子不高,不到一米七,很瘦,有点营养缺乏的虚弱感。他来店里买豆腐皮,我跟他随便聊了几句,知道他是装卸工。我认为这个工作很辛苦,推荐他吃点肉,增加肌肉量,增加抵抗力。他说,他吃不起。我很疑惑,装卸工的收入还是可以的,实惠的鸡腿、猪头肉是可以承受的。他说了很多,我才明白,他不是没钱,他是舍不得花钱。我劝他吃点肉,不买我家的回家自己做也吃上些,不然身体吃不消的。后来我遇到他,已经不做装卸工了,说是得了病不能干了。还说自己命苦,不好的事情都发生在他身上了。我为他惋惜,我为他悲悯,他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他这样的金钱观,是那种自己吃都嫌肚子大的那种吝啬。这样的人看起来好像有钱,其实都是从嘴里抠出来的,交换的是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然而这种模仿却很难被察觉,因为这是你无意识的行为。改变观念可以靠着学习知识慢慢来,也可以学到一个知识点马上就改变,察觉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至少你自己要实施需要深入学习。
三、能力匹配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般有多大的能力就驾驭多少财富,为了能配得上更多的财富,你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操控金钱的能力。
每年都有很多买彩票中大奖的人,领奖时风光无两,一年之后或两年之后,大部分就又回到了以前,甚至更惨。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忽然获得这么多财富,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没有能力驾驭这些钱。于是赌博,挥霍,怎么快乐怎么来,很快就没钱了。所以要想拥有更多的财富,就要提高自己驾驭财富的能力。
财富蓝图,行为模仿,能力匹配,这就是我读《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时,给我震撼最大的三个关键词。后面第二部分是行动法则,具体说明该做些什么。有感触会再写一篇。
如果你也读了这本书,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