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栈貌似是从“驿站”开始的,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的完善发展之后便是客舍。
最早的关于客栈的记载应该是处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赵驷(《大秦帝国》剧中误称其为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其中的客舍即是客栈。
睡梦中被着三个驴友吵醒了,在讨论徒步要准备啥、这客栈为啥不可以男女混住了……我承认被吵得有点惨,这会儿他们在聊瓷器。
以东措客栈为例,房间内外各种各样的涂鸦和文字,有的写着时间和名字,记录着当时的心情,有的写着对未来的期望,有的写着平时不敢说出的话,涂鸦有的惟妙惟肖,有的颇有禅意,有的感慨这一路奇遇。
下午的时候看了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在拉萨的开客栈创业经历,不管真假,但是这情节让我相信是真的。
思路都被这仨货打断了,让我不得不出去找点灵感。第一次来这时候是可以男女混住的,睡在下铺的姑娘在哭泣,我问怎么了,她说在来的路上一个挺喜欢的小伙子被水冲走了,其余的几个人听到了陪着我一起安慰她。
还碰到了和我家隔着一条黄河的殷大哥,他就喜欢住不同的客栈,体验不同的格调;那个四川成都的,暂且叫他学者吧,当大家都在杂七杂八讨论时,只见他语出惊人,“布达拉宫是宫殿不是寺庙”,“你们拜的那个财神庙,里面的佛不是藏族的”,到了最后连藏族老师叫我们的东西他也要跟我反驳,实在是无语,学问钻研到一定程度眼看就走火入魔了。
他原来做过客栈老板,徒步去过阿里,体验过含氧量仅为内地30%的极端环境,自己最近在写书(这些都是他自己喷的),当天晚上来了一个驴友,见他谈吐不凡,说的头头是道,便问到“西藏有什么好玩的吗”,四川学者反问道“好玩的标准是什么”云云,一大堆话,让人如鲠在喉。(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