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两个道理。
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么能赚到大钱呢?如果我是你,肯定会想办法买艘渔船,这样就会抓到更多的鱼,然后赚更多的钱。
“然后呢?”渔夫问
“然后我把赚到的钱拿去投资,比如开公司。”
“然后呢?”渔夫继续问。
“然后我再去投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
“你那么有钱以后干什么?”
“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
“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看起来似乎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动动脑子就可以想清楚,渔夫为了生计,天天都要早出晚归离不开这片沙滩,一辈子不停地钓鱼。而富翁是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今天来沙滩晒晒太阳,明天去豪华的街头任意挥霍,后天去异国他乡享受不一样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拼命工作赚钱?我们一直追求的也许不是什么金钱,而是自由选择的权利,有钱了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所以,我们现在的所有努力,都是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选择。
同时,这个故事里还有另一个维度需要去思考,渔夫做的事情是单一化的,富翁做的事情是多元化的。对于日复一日垂钓的渔夫,他的垂钓技能绝对一流,但他除了垂钓,可能其他什么都不会;但是对于富翁,他可能擅长好多技能,才能获得财富,所以他是个全才。
所以这里引出一个名词“跨界人才”
最近几天我老板在会议时,提到了这个名词,他认为未来最有潜力的人一定是“跨界”的人。当时我还反驳了他,我认为未来“专一”的人更吃香。
他说:会自动化的运营才是好运营,利用自动化的手段可以帮助运营提高效率。
我说:把运营做到一流,然后再请一流的自动化人才,两者结合起来才会创造更高价值,因为这样结合了两个一流的人才。人是不可能兼顾两个领域都做到专业。
他说:专业的运营人可能想都想不到运营可以和自动化结合。
最后我若有所思地结束了这次争议。
关于跨界还是专一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几天,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为了衡量一个人的实力或者竞争力,就要对他们的所掌握的技能有充分、深入、真实、客观的判断。
之前我的观点就是在某一个技能上死磕到底,这确实是一个策略,但不一定是个好策略。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一般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
2、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
3、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所以对比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就算我们在某一领域是大神,可是这又能怎样呢,那些被世人铭记在心的大牛,哪个不是全能型人才,马云的成功绝对是综合因素决定的,英语、演讲、管理、创业、互联网思维等等,他精通的绝对不是一门技能,他肯定是一个跨界型的全能人才。
同样李笑来老师也是属于跨界型人才,他过去是新东方的老师,他把编程、统计学、心理学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虽然英语不是一流的,但是综合的教学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后来的他是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中国比特币首富、作家,他是人生的大赢家,某种意义上就是多维度的竞争力的结果,他懂英语、编程、数学、金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方法论。他说,无论在哪个维度上他都绝对不属于“杰出”类别的,但是就是这样多维度相乘,造就了高竞争力。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流行“斜杠青年”,其实原理差不多,多样化的人在未来越来越受欢迎。
**每次跨界都是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
去年华一面试了一家公司,当时还是比较满意的,是运营岗,很期待公司给我一个Offer。当时面试的表现超级好,也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已经到了谈未来、谈薪资的阶段了,我断定肯定成功了,殊不知等了3天后,得到的答复是:不好意思,我们找到了一个擅长做视频运营人,更符合公司的要求,希望你找到更合适的公司。
我就是这样被无情拒绝了,虽然我运营能力不错,但是我不会做视频啊,所以我被淘汰了。这件事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多维度竞争力比单一竞争力更有价值。
讲到这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多维度的前提是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斜杠青年也是这个道理,你得先有一个能养活自己的核心技能,然后再考虑拓展其他维度的技能,很多人一件事情都做不好,就想做更多的事情,到最后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对于我们这些小白,应该先“一个点的突破”,先修炼好自己的专业;如果已经在某一领域足够优秀了,不要沉浸在已有的成绩中,不妨多维度突破自己的局限。
对于我而言,先把运营的技能修炼好,然后再拓展其他维度的技能,提高综合竞争力。
我们一定要记住,人生是多维度的,不要死磕在一个维度,未来一定属于多维度的跨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