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番茄工作法是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然后再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然后再集中精力工作25分钟......
累不累啊累不累,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管理方法,绝不是闷头一直工作哦。一个完成的番茄钟不但包括工作,还包括休息。
使用番茄工作法的一天不但包括N个番茄钟,更包括一天工作开始前的计划、开启番茄钟之前的准备、实践番茄钟之后的记录和根据记录对一天时间情况的反思。
一个完整的番茄钟是这样的: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
最近几天在训练营里读到学员们的作业,发现大家在实践番茄工作法的初期,很容易忽视休息。
比如在记录自己整天的时间后,发现自己时间的使用效率很低,于是第二天将自己全天的日程安排的特别满,将早晨做饭、交通时间、排队等待的时间都安排上了碎片化学习填充自己的形成。这样做好不好呢?因人而异,但开始践行番茄工作法的初期,不建议大家这样做。
如果你在记录自己时间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精力状况,你会发现我们一天的精力就像是一条向下的抛物线,也像是一节不断耗电的充电电池,如果不给自己主动安排休息,还同时处理多条任务,那么精力水平下降的会非常快。我想你也许经历过一节45分钟的课到后边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某一天精疲力竭最后精神涣散,我甚至还经历过连续劳累一周最后精力见底出现视觉狭窄的症状。
休息必不可少。25分钟的专注时间是只关注在一件事上高效率不分心的专注,休息的5分钟就是为我们自己的精力充能的时间。一天中全力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专注在当下做的事情上,那些不需要动脑的排队、交通、做饭其实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精力水平安排究竟是用来学习还是用来休息的。高手是那些会休息的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技巧的刻苦有可能是导致最终失控崩盘的导火索。
从这几天的学习来看,完整的番茄钟至少包括下边几个部分:
当下我特别需要提升我在写作训练上的效率。就拿我昨天写活动复盘的稿子来说,明明只需要写三四百字,但是我用掉了两个多小时才全部完成。中间想起来我应该收拾一下厨房,去刷了碗筷,又跑了两趟洗手间把柜子里的卷纸整理了一下,期间还和两个朋友聊了今年想做的线下活动。没有专注在当下任务的恶果就是昨天至少浪费掉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无论何时都可以做的事情上,没利用好自己说的算的时间产出可以上交的稿件。
这种低效率可能和我在写稿子之前睡了一整个周期有关,我需要在进行这项工作之前调整我在番茄钟之前的和番茄钟中间的行事方式。
首先在番茄钟之前,工作一天回家会感觉老累这很正常,不需要睡慢1小时30分,这会让我的神经过度放松,睡一个番茄钟25分钟应该就足够了,而且还能保持住工作时专注的精神状态。然后用醒来后10分钟去洗手间、洗漱、做番茄钟前的一系列准备。
然后在番茄钟的25分钟工作时间专注在待办事项上,在当前对自己25分钟时间内做多少事情不清晰认识的时候,在清单里多列几条,如果不到一个番茄钟就做完了首要待办,按着待办清单的顺序继续执行下一项任务。
接着在25分钟的工作时间结束后,马上离开那个任务,设置一个5分钟的休息。去厨房烧水并给自己补充水分、点上熏香、去洗手间解决生理问题,看看窗台上的花是不是需要浇水。
其实是可以把休息时可以做的事情列成清单的 ,在不知道休息时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瞄上一眼了:
有专注,有休息,才是完整的番茄钟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