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行,不在名胜古迹,而在心情,心情好即使荒山野岭也是美景。
暑假,本计划黄山-杭州一线游,临时改变主意一家三口自驾游,目标--五台山,虽然一路不是排名在前的“大景”,但也很惬意,一家三口自由自在旅行,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短暂而愉快的4天,值!
第一站:王家大院。本以为大院嘛,有什么啊!几堵墙,几间房,几座院落的,一会儿就转完了,谁知好一个民间“皇宫”啊!那个气派,让人想到王家的祖辈真是了不起,透过遗留下的院落足以看到那个时代王家兄弟的财气,那种精明能干,那种富贵可想而知。
景点略写: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第二站:平遥古城。观完王家大院,直奔平遥古城,入住在孩子从“美团”上预定的四合小院 ,可惜没定上“土炕”,只有住标间,稍作休息,逛晚霞中的古城,有点进入江南古街的感觉,一不留神,古城街面就留完了,晚上老公说不需要花150进去看了吧.第二天还是买门票进景点了,看了才知道什么是内涵, 花钱是值得的,了解传统文化比看到表面的景色更重要, 难怪大家称“平遥古城”为当年中国的的“华尔街”,那种繁华,昌盛,富有,代表了那个时代当地的富强!
晚霞中的“古城”和白天中的“古城”风格各异,晚上逛古城,有些穿越古代的感觉,因为看不清人们的衣着,古灯照着古城,白天就没了这种感觉,因为看到的人大都是现代着装。“街面”和“景点内部",感受也不相同,只逛街面就像只看到“美少女”的外表,到景点里面就好像欣赏一个“美少女”的内涵和修养。
评价: 著名的专家、学者称其为“中华第一古城”,“平遥古城甲天下”。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景点介绍:古城布局严谨,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68米,东西、南北各长1500米,总面积2.25平方公里。主要遗存有古城墙、3797处古民居、明清一条街、22家票号等古建筑,有大小街巷199条,在主要街道两侧至今保持着17世纪至19世纪建置的商业店铺的原貌,沿街有明清楼阁式建筑,有过街牌楼7处。现有明代城墙、传统民居、文庙大成殿、清虚观、武庙、城隍庙、财神庙、市楼、县衙署、吉祥寺等20多处。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票号和镖局,还有首饰盒是当地的特产。
第三站:五台山。我们是奔着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而前往,想看看为什么是“首”,作为第一佛教名山有什么特点,亲临的感觉是什么样子?
先说说五台山的景点
总述: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寺院: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
佛像:五台山有浩如烟海的佛像,数量多达30000余尊,不仅有佛、菩萨、罗汉、胁侍、供养人、护法神,而且还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将相、僧侣居士等。这里的佛像分为八种类型:泥塑,金属,石刻,木雕,烧瓷,脱纱,刺绣,画像。
气候: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
此行的感触:
一是艰辛---路途和生活的艰辛。现在的交通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开车在五台境内光进山就用了2个多小时,可见过去凡出家之人真是不顾艰险,不怕路途遥远,远离红尘,寻找与世隔绝,选择清贫寒冷,真是看淡一切,逃离现实,摆脱人间烦恼;生活的艰辛,在那荒无人烟的太行山上,高僧们能清贫的生活下去,与寒冷,饥饿斗争,用坚强的意志生存,并且给后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修建了那么多的寺院,使我对他们有了一些敬意。在游玩的过程中和老公开玩笑说,你再惹我生气,我就不回家了,或者以后我生气了就来这里了。
二是悬殊--气温的悬殊,同一个时间段体验三个季度的气温,山外的8月中旬是烈日炎炎的暑天(短衣裤),山中隐隐有秋的感觉(长体恤),而台上却是冬的体验(冬衣裤),下午3点多正是中原暑天最热的时刻,而在北台上见到的是穿长款羽绒服走台的人,我还做了准备,穿了抓绒衣,也抵挡不住台上的寒风凛冽,在台上停留大约30多分钟,冻的我瑟瑟发抖,嘴唇发紫,下台后半天还手脚冰凉,吃了下午饭才觉得暖和,也更加相信长年平均气温零下4度的描述了,原来一直怀疑看到的资料可能错了;带我们走台的师傅说,这里每年5月1日开山,10月1日封山,能进山的一年也就最多5个月,也说明了这里的气温很低。
三是敬佩----敬佩那些出家之人,真是看破红尘,远离凡世,找一份清净的土地,静心修行,不为凡世打扰,不为富贵迷惑,能抛弃曾经的荣华富贵,过贫寒而简单的生活,乐在其中,为世人追崇,摹拜。
这次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游览了寺庙群后只能选择走一个台,我就选择了最高的北台,结伴走台的是山东的5个人,(6个人才发车),奇怪的是上到北台后,我一直有种似曾到过此地的感觉,到现在也回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也许冥冥之中我前世在这里修行?真是这样,我就是有佛缘的人了。回想在过去的一次外出旅行中,就有讲教的高僧讲完后说有佛缘的人他自会留下,其中就点到我,那时的我一点感觉也没有,就留走了,到头来,我追寻而来,这就是迟到的缘?我此时理解了“佛结有缘人”这句话。
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