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我们教师上课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提问更多的时候不是求多,而是求精。
第一了解学生,有备而发的提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除了准备教材更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设置合适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顺势而问,引发多项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变化,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卡在同一层面时,教师就应该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在各种奇思妙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我们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抓手会找答案。如果过于空洞或者广泛,反而课堂会出现冷场。要提的比较巧妙而且与文本相关联。如果太偏远,孩子有可能会跑偏,离主题教学无关。
例如:在教授《生死攸关的蜡烛》时,第二课时,我们直接就选取学生关注并急切想知道的关键问题,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学生可能都会提出是小女儿杰奎琳,还应该再问有不同的观点吗?让学生之间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 不断与文本亲密接触 ,寻求依据,此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
我在上《挑山工》的时候,也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问学生,作家冯骥才爬了泰山,不仅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美景,更收获了一条让他事业成功的真理。大家在文本中去找一找,看看作家此次爬泰山,更大的收获是什么?一层层熟读,一次次讨论,最终达到学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