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酿蜜二十年;晓安父母辛苦录!记忆说;
20世纪6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一乐清县公社下面大队务农。芙蓉是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生产劳动红值低,群众生活贫穷,寻找副业门路。这副业要与业生产有的联系,否则成了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那时,回乡的知识青年还不多,农业劳动算不上全劳力,人多也难安排。养蜂是支农的项目,蜜蜂是一些农作物授粉的。我看了一些养蜂的小册子,产生了兴趣,于是在164年向生产大提蜂的要求,以生产队、生产大队出面,向县兽医站办了证件养蜂,、蜜蜂养殖,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范粉、蜂蜡、蜂蛹及蜂毒等产品的事业,包括在广义的畜产内,所以广义地说蜜蜂也是家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天然食品的保健作用,蜂胶、蜂王浆、蜂花粉、蜂蜜、蜂等产品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真正的天然保健食品,蜂产品对抗菌抑、细胞再生、增强免疫、调节神经、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能有一定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而这些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仅是蜜蜂授粉给自然界带来效益的几百分之一。
购进了意大利蜂种,我开始了养蜂人的流浪生涯。1984年,村民选举我当村委会主任(以后又当党支部书记),我才把蜂箱转交给徒弟,离开养蜂岗位,为建设新农村奔波,如今已年逾古稀,还担任芙蓉镇老年协会会长。养蜂二十年,人生的辛酸苦辣,喜乐忧愁全都尝 遍了。
蜜源是养蜂生产的基础。一本分省地图我随身携带。在确定放蜂地点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种类、面积、花期等情况。家庭养蜂场,不可死守一处,在本地缺蜜期要转地追花夺蜜。先对前往地调查蜜源情况,落实后才将蜂群运去。各省都有主要蜜源,如南方省区的油,北方吉林、黑龙江的椴树,辽宁、河北、山东的刺槐和荆条,内蒙古的荞麦和葵花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约需要2~4亩蜜源物。还要了解清楚各种蜜源植物的开花期,以及历年放蜂产蜜的情况。
放蜂地点应选在距离主要蜜源植物2公里以内的地方。蜂场离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证蜜蜂采水和养蜂人员生活用水。蜂场应选在地势平坦、干燥、向阳,东南方开阔没有障碍物、西北面最好有小山坡或房屋及篱笆的位置。另外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灯、诱虫灯的地方不适于放蜂。养蜂有时命运在于天,天气连续下雨,蜂不能出去采蜜,必须喂食,那就得亏损。三月,油菜花开,能有十天好天气,有经济效益。蜂场周围农田注意与农户接触,取得他们的支持。假如农作物要打农药,请他们提前告诉养蜂户,否则放蜂,将会全军覆灭,血本无归。夜里也不放心,有人来偷蜂,整箱整箱偷去,防不胜防。
为了赶花期,天南地北地跑,搭个帐篷安个家,有时在荒无人烟的草原,有时在油菜花地头,有时在荔枝园里。北到东北丹东,南到云南、广东、广西中越边境,西到宁夏、青海青海湖周边,大半个中国,都留有我的足迹。一次在陕甘宁三边地区采乔麦花,该地区黄土高原,梁沟坎绵延,水源奇缺,农户只得造地窖存下雨之水,那水有羊尿的臭味,还有臭虫,一元钱一桶,为了生存,没法只得应用。无法洗脸是常有事,何况说洗澡。蜂箱远程搬迁,三四户合并一个火车皮(30吨),慢车三四天或四五天,吃喝拉撒全在车内,只能在编组站下去买点东西,捡得煤块,生点炉火,吃点热饭。
养蜂,我和妻子有时三四年不回家,孩子也有在山东泰安养蜂时出生的,取名晓安养蜂虽然辛苦,当摇出的蜂蜜由有关部门收购推向市场,受益于群众,我也把艰苦忘却在脑后。最多有蜜蜂近百箱,收入还不错,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世纪80年代,万元户是向往的目标,我有幸推荐为县万元户会议的代表,为劳动致富带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