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的友谊:始于初见,知于时间,葬于朋友圈。
微信活跃了很多年了,从一开始的来者不拒甚至疯狂添加,到如今的好友“减法“,你从推销—打广告—陌生人—认识的的分级标准,变成了“没有联系的人”。
我很想有着一群相谈甚欢的朋友,大家挤在朋友圈,开玩笑,讲段子,互损,互相有着真心的评论。
可是朋友圈远比你想的复杂,由于距离联系的少了,由于时间朋友少了,由于各种“检验”你的朋友圈还有朋友吗?
朋友圈的”野蛮“好友
毕业之后,一年多没联系的同学突然发来信息,其实大学也没联系,甚至高中关系还一般,只有一句话,我现在在X国读书,需要代购找我,
有一个河北的老乡去读研究生了,一年多没有联系过,忽然连着几天给我群发信息,只有一句话,求帮忙助力点个赞,
好几个同学毕业就结婚了,当了家庭主妇以后,拼单、帮忙砍价,给孩子投票成为了我们唯一联系的原因,
朋友圈成为了“码人”的圣地,“失联”在朋友圈的好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朋友圈每天都在更新,精彩不断上演,热闹非凡,屏幕外的人,足不出户,看遍天下,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有那么一拨人去到了天涯海角,拍了美美的照片,收获了满满的赞,这一天才算心满意足,
可是朋友圈打得火热多是陌生人,通讯录里有很多人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在一个巨大的场馆里站着8万人,这8万人都和同一位男人有过交集。聚光灯亮起,男人上台讲了五句话:
“如果你不记得我的名字,
请坐下。”
此时,有一大群人坐了下来
“如果你不知道,
我在学校的绰号是‘公主’,
也请坐下。”
人数又骤减了一半
“如果你不知道,
跟我有缘无分的人是谁,坐下。”
一些人无奈地笑笑,坐下了
“如果你没见过我哭...”
此时
刚才黑压压的人群
只剩零星几个人还站着
然后,男人说
“如果我们已经失去了联系,
请坐下吧。”
结果,包括刚才几个人
所有人都坐下了…
巨大场馆只剩男人自己
孤零零站在台上
我昨天晚上睡不着,从小学的记忆就开始回忆,我发现我失去了很多原本知心的朋友,
曾经有一个朋友是我小学的同学,初中的同学,还是高中的同学,高考分数公布那天晚上,两个人在QQ上互相取暖,
两个人熬到了第二天7点,我们两个人在她要不要复读的问题上纠结了一个晚上,我们很多年不联系了,我感到惋惜。
为什么越长大越孤单?
从置顶,星标,分组可见,再到“失联”。
毕业各奔东西,对于朋友都是从朋友圈的动态去了解,看看他最近怎么样,
很久不联系的好友,偶尔发来一条投票链接,只留下了反感,
忽然想知道他最近的状况,却只有三日可见,
最后忽然明白,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缘深缘浅,有些人能相伴一程已是幸运
我大学时期有个河北老乡,性格很温和,我喜欢叫她一声老大,那个时候带着我一起学画画和摄影,
我刚才看了一遍我的微信好友,我点开她的时候,不知何时已被删除。
我高中的组长,性格开朗,为人豪爽,有一次她的公司爆出了负面信息,我随口一问,她说:“我心情不好,你最好不要跟我联系”
从此,未有一句。
成年人的孤独,是他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却敷衍不了,抹不开。
友情的渴望是全人类都想要的
深圳卫视曾做过一档寻人节目《你有一封信》,有一期节目中,一位80岁老者颜志伟想要寻回早已失去联系的旧友刘元江。
他记得抗美援朝时期,他得了“大骨节病”,跑跳都不行,双手只能洗到脸,洗不到脖子,是这位老朋友在零下30度的环境里舀着冰冷的河水给他洗脖子。
他记得两人共同走过的路:鸭绿江的波涛、帽儿山的云雾、蚂蚁河的冰霜、大礼堂的钟声……
他也记得1951年分别之时,刘元江等一众好友给他送行;
在1955年他得了肺结核,刘元江在一人供养着家里6个人生活的情况下,给他寄了救命的40块钱;
他甚至记得他们分别了“62年8个月,到今天是26天”。
然而当节目组找到刘元江时,他说:“我真的忘了。”
刘元江一遍又一遍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忘了。”
图片来源:《你有一封信》
他只记得,一个叫颜志伟的故交曾经给他带了一袋国光苹果,他很想念他。
时隔62年,他们经历了许多事,忘记了许多事情,互相只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好。
颜志伟早就预料到自己会和老朋友“见面不识”,可他说:“即使他把我忘了,他在我心中的分量,一分也不会减少。”
等到回忆渐渐清晰,两位老人已经是老泪纵横。
遇见一生结伴的朋友,何其幸运;遇不到,也不用太遗憾,因为曾经相伴的时光会一直铭刻在记忆中。
依旧想着,给心里的说一句话,想想又算了,既然忘了何必再去提醒,该散的终究会散,注定相逢的必会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