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笑来老师说刚需决定自我驱动力,而我在工作生活中就没有很好运用这个概念,因为没有真正理解。
比如对于007写作社群每周一篇文章,就存在一种敷衍、拖延、坚持的状态。好多次都是最后一天急匆匆的赶着写,没思路、瞎凑、乱堆。
这就是没有把写作当作自己的刚需,可写可不写。换言之就是对写作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写作带来的复利效应认识不清晰。没有用活在未来的概念去理解写作。
还有就是对业余写作时间管理这个概念不明确,没有很好统筹安排生活、工作、写作时间。没有对写作统一安排,什么时间想主题、什么时间找素材、什么时间写正文、修改。导致现在拖延,这种情况再往后有可能对写作产生逆反心理,不写,出局。
如何把写作变成自己的刚需呢,就是把写作想象成吃饭,不写就难受,越不写越难受,甚至会死。
同理,工作中同事业绩差,用刚需决定自我驱动力概念来解释,就是没把业绩当作刚需来处理。自己管理水平差,也是没把管理当作自己的刚需。
把业绩销售、带团队都可以想象成自己非做不可的事情,不做就难受。这样不断持续的做,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习惯。
笑来老师说,习惯是刚需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找到做事情的刚需,也就有自我驱动力了。也就不用谈“如何坚持”“为什么半途而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