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次的的遇见,探寻不一样的武夷山
这个春天,带着爸妈去旅行,乘着高铁一路南下可以经过许多名山,秀丽庐山、奇特黄山、幽静三清山,但商量许久最终把第三站的目标定在武夷山。到访武夷山,主要因为它是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我我唯一没有去过的。这次终于踏上这片满是茶香的红色土地了,也算圆梦了!
武夷山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双遗产?还是让真实的山水和浸润着朱子文化的茶香来告诉你吧。
在这里要感谢一下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的几位导演,虽然一台演出让我们一家花了好几大百,但不得不说这钱花得并不后悔。以前也从其他旅游景点看过王潮歌的一些实景演出作品,但都没有《印象大红袍》做得这么真实、自然,整个五台以大王峰为背景,演出过程将音效、布景还有演职人员与现场观众融为一体。恰巧我们看的那一场赶上了大雨,本以为好戏泡汤了,没想到现场发雨衣,演出照常。这里不禁要为所有在雨中仍一丝不苟表演的演员们点赞了,这一场雨中实景不仅没让我觉得懊恼,反而更烘托了演出的效果。庞大的雨幕使整场演出变得更加梦幻和玄妙,头顶的穹庐仿佛时光穿梭的虫洞,旋转地观众席更增加了绝妙的代入感,好像流转的不仅是舞台还有岁月和情怀。《印象大红袍》用古老的传说与茶农真实的劳作揭开了“大红袍”的神秘面纱,更从一杯茶引发出观者对人生的感悟。这场视觉的盛宴正如同那一杯香浓的岩茶,唇齿留香的浸润在我们的记忆力。
2010年以来,相信来武夷山的游客十有八九都看了《印象大红袍》,这里真的不是为某导演歌功颂德,这样不惜笔墨的说它真的是因为好看,这次是连看了票价又摇头又咂舌的老妈都竖起大拇指的,可见不是浪得虚名。不过,如果可能的话,严重推荐大家把看演出安排在整个武夷山行程的开始,这样可以让我们对武夷山的茶文化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也可以更好的把山水和文化融汇贯通起来,让之后的游览更有意境更有滋味。
说道滋味,武夷山的美真的是一次又一次刺激到我的感官,从夜雨归来茶农家暖融融的热茶,到清江鱼的滑嫩与竹耳的香脆,从岚谷熏鹅的酥香,到那一碗红菇鸡汤的浓郁。初到武夷,在还没有被真山真水震撼之前,我的味蕾已经先被震撼了。
舌头被俘虏了,当然要为武夷山人说好话了。话说这次武夷山之行入住在距景区一站之遥的南源岭,这里既有山有水,有交通便利,最重要的吃住统统物美价廉。南源岭是茶农村,几乎家家种茶、做茶,以茶为生。同时,武夷山旅游也繁荣了这里的民宿和餐饮业。其实,武夷山作为福建旅游的打卡地,旅游配套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特色酒店更是异彩纷呈。在这里,不管你是那种消费层次的游客,你总能找到一家心仪的栖息之地,而且不管下榻何处,都不会少了茶的陪伴,不要担心喝不够,就是怕你喝不全。而且,你千万不要担心民宿的质量,只要你不是一味地图便宜,此处的民宿多数老板都有些品味和雅兴,所以所居之处,乡土味淡,而文化味更浓。客栈的老板们以茶会友,招待各方游客,同时也推销自己的茶叶,在这里能你接触到的的茶文化更加质朴,更加贴近生活,在品茶的同时,你还可以听到声音柔美的老板娘将一片茶叶从采摘到成为你杯中尤物的故事娓娓道来,江南女子的不急不躁、不慌不乱将朱子文化的至善至美、道义相容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到这里的民风,就不得不讲讲儒学大咖朱熹和这里的关系。武夷山以朱子故里自居,然而百度一下不难发现,朱老夫子的故乡却是江西婺源。难道这又是一则“争夺故里”的口水战吗?非也,细心的朋友很快就查到,朱熹在老家婺源生活了14年,从15岁开始,除短时间在外为官、游学外,长达40年都居住在武夷山,真不晓得是朱子文化浸润和升华了武夷山水,还是这秀水灵山为朱子理学注入了清澈明朗的元素。总之,我想无论是山光水色还是风土人情,武夷山都不愧被称为朱子故里的。
终于要说到武夷山的美景了。武夷山究竟有多美呢?所谓碧水丹山,所谓天光水色,所谓奇秀甲东南,所谓山随水转,水抱山行,当你真实的置身于这画卷版的山水中,当你的感官被充分的激发起来的时候,你会发觉所有的文字似乎都无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某个人的描述或许还会破坏了你的禅思和想象。终于明白为什么古往今来有那么多隐士青睐武夷山了。站在九曲溪畔,我突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悟,发觉旅游其实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人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下的邂逅,应该是人类各种感官与自己的心灵最放松的一种交流。所以,旅游,就应该是自由行,尽管想到这一论调一定会被所有的旅行社和导游骂死,但还是忍不住想这样说。至少,游武夷山我一万次推荐自由行,可能这样你要花些时间提前做些功课,也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错过了家喻户晓的景点,或者漏听了几段传说。不过,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不要担心在武夷山自由行的交通问题,这一点武夷山的景区规划做的真是十分到位,他们把门票、景区车票、漂流票、套票、优惠票,分的相当细致。由于景区车可以到达武夷山所有经典景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游览的天数,游览的顺序。譬如我们这扶老携幼的组合,上不了高山,走不了长路,就有意规避了“天游峰”、“虎啸岩”,第一天只选择了,“一线天”、“九曲溪”、“水光岩”、“武夷宫”、“万春园”,而第二天则观赏了“大红袍”母树,走了“延谷花香漫道”,还小爬了一下“水帘洞”。
话说我那老爸老妈都七十多岁了,两天马不停蹄的游山玩水愣是没感觉的到疲劳,晚上回客栈还能跟老板娘摆摆茶道,侃侃大山,可见这旅游不仅不累还有强身健体、提神醒脑的功效。
其实,武夷山的必打卡的景点无外乎就那么几个,空间虽然是相对固定的,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就会有不同的遇见。
这一次,我们在九曲溪遇见了两位台湾同胞,由于是规定6人一筏的配置,二位正好和我们同船。于是,我们就不约而同的感慨百年修得同船渡的缘分,感慨两岸文化同宗同源的情感,感慨能够共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畅快。同船渡已经来得不容易,是不是觉得同船且志趣相投就更加不易呢?
在大红袍景区,我们遇到了两位高龄游客,一位81岁的山西老外婆,一位是91岁高龄的新加坡老奶奶。大红袍景区不同于九曲溪,可以坐船或者坐轮椅,就算景区车可以送到一个景区门口,但游览景点还是要有一定体力去走的。
我们看到91岁新加坡老奶奶的时候,应该是距离大红袍母树不远处,老人家在凉亭里歇脚,由于前面的路有一些小陡,孝顺的儿孙都在劝他不要上了,可老人看上去还是兴致勃勃的,非要看看这享誉世界的“大红袍” 是什么样的,看到我们都纷纷为她点赞,就更加跃跃欲试了。虽然后来我们最终没有在大红袍母树下再看到那老奶奶的身影,但当我挥汗如雨的站在那方黑色的岩石下的时候,抬头仰望那六棵看上去并不挺拔的茶树,竟油然生出一种近乎膜拜的情愫。仿佛眼前不再是几株茶树,而是一群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者。真是奇哉,这些360余年的老人家,不知道那每年最多只产七八两的茶叶是不是真有灵丹妙药的功效呢?
81岁的老婆婆,是在刚从大红袍母树到水帘洞的岩谷花香漫道上遇到的,与她同行的是老人家的女儿和外孙子。小伙子体型健硕,一面搀扶着外婆,一面招呼着母亲,调侃说自己是带着妈妈和妈妈的妈妈去旅行。这祖孙三代一路有说有笑,速度竟一点不比我们慢。岩谷花香漫道有一处稍显陡峭的长长的台阶,从大红袍母树到水帘洞走是下坡,而从水帘洞往大红袍走则是上坡居多。所以这一路看到许多与我们的行程相反的游客,一路汗流浃背的从水帘洞拔山涉水过来。我们问起水帘洞的景色,竟然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的说水帘洞没看头,水小得像童子尿;有的说水帘洞很高,很奇特,虽然没有水大的时候好看,但水落下来烟雨蒙蒙的,也挺有意思;还有的干脆劝那祖孙三代还是原路返回去坐车吧,不值得这一路的辛苦。这时我看到81岁的老婆婆不但没有停脚,反而乐呵呵的超过了我们。老爸老妈见状,自然也不堪落后。不过我们边走边玩,一会拍照,一会儿戏水,一会儿又追松鼠、捉蜥蜴,还冲着几株野草莓研究了半天,看到不知什么年代的古崖居更是瞠目结舌的唏嘘了半天。就这样走走停停,几次被那祖孙三代超过,等他们乘凉时又被我们超过,我们这两队人马每次相遇都会打个招呼,渐渐的就好像老朋友了一般,还真是很有趣的过程。现在想起来,觉得旅游带给人的乐趣真的不仅仅是景点,其实更多的是心情,心情不同看到的景致也就不同。所谓愁看风起云涌,笑看雨过天晴,茶杯里茶的味道,只有喝茶的人才能知道。至于水帘洞到底值不值得看,我想似乎也无关紧要了吧。
其实老爸年轻的时候是来过武夷山的,当年跟着他的三五好友,我猜想一定也曾有过美丽的遇见,也曾有过漫话江山诗酒茶的意气风发。而这一次故地重游应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想想,人这一辈子要有多少个遇见,每一次的遇见又怎能说不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呢?就像我在武夷山遇到的台湾同胞、新加坡的老奶奶和孝顺的的山西小伙子,就像那位即能忙前忙后,又能静下来烹一壶好茶的客栈老板娘,就像耐心教我分辨茶叶品质的福州茶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心中有风景,每一次的遇见就会是风景。遥想数百年前,如果不是那个赶考的书生遇到了永乐禅寺的和尚,又怎会有今天这大红袍的神秘与传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