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好久没有出现的焦虑感又开始萦绕在心间。仔细想想,这大概是因为自己打折扣的自律生活而引起的,没有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是引起焦虑感的源头。内观自己,写作和阅读生活的懈怠是焦虑感的来源。
对于写作,我曾经给自己定了每天写文500字的目标,到现在坚持将近2年,2年来并不是一直都能够兴致勃勃地坚持下去,有懈怠,有懒惰,有应付,有时自己想想都汗颜,坚持一件事可真不容易啊,总会为自己找借口百般推辞。
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村上春树先生,他给自己定下每天写作4000字的目标,这样一直坚持了30年,还写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毫无懈怠,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决心。
为何写作?作家周国平先生说,写作是为了安于自己的笨拙和孤独。
我没有周国平先生那么大雅,我的写作只想记录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每个时段的所思所想。不想成为作家或其他,说这话是矫情,最主要的原因是还达不到那样的水平和境界,如果机遇和成就使然,没有人会拒绝诱惑。
野蛮体魄,文明精神,就是给自己定的生活目标,而写作就是文明精神的实现方式之一。
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内在的精神,一个是外在的皮囊。写作就是内在精神的自我活动。外在的皮囊会体会人生种种经历,有快乐有痛苦,内在的精神把外在的经历真实的记录保存下来。
有时感觉只有保持着写作的状态,才是真正在生活。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勤于为自己写作的人,晚年不会太凄凉,因为你的文字——也就是不会衰老的你——陪伴着你,它比任何伴护更善解人意,更忠实可靠。”
假如灵魂是一片园林,写作就是我的园丁,将自己园林的绿植在凋谢之前加以选择、培育、修剪和保存,就是园丁的责任。
我不追求尽善尽美。我的文字记录我的足迹,记录我的生活。人生最宝贵的是每天、每年、每个阶段的经历,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和苦恼、心情和感受,才是一个人真正拥有的东西。
这样一直持续记录下去,待到年老时,再翻阅这些文字,也许就是一部人生真实的回忆录,自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心间。
阅读与写作是文明精神,让自己的灵魂更有趣的不二法宝。如果感到焦虑,那就阅读和写作吧,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谈,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两者都是非职业化的。
拿起书,不安——应当自己来写作。拿起笔,不安——应当自己来生活。
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叮嘱自己:无论好坏时都应该写。他为什么要这样叮嘱自己呢?就是为了不让写作的习惯中断。
如何坚持下去?写作是为自己而写,写作是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是追求阅读量点击率,不是完全功利之作,写作只是因为自己想写、喜欢写而已,为自己的喜好而写,就可以坚持下去。
阅读是写作的兄弟姐妹。
阅读可以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阅读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他们据为己有的过程。做一个阅读者,就是加入到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
阅读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阅读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读什么书,只要阅读时感受到了愉快,产生了共鸣,就应该说这是一本好书。
好读书和读好书是一回事,好书就是有品位的书。所谓品味,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的生活,使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而不是只是向我们提供信息或者消遣。
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含金量。含金量高的书第一言之有物,传达了独特的思想或感受,第二文字凝炼,赋予了这些思想或感受以最简洁的形式。这样的书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使人过目难忘。
读原著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趣,因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
如何阅读?
作家周国平先生说,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好的书,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让我们忍不住想要记录它,想要对它的观点发出感叹。
怎样读原著?周国平先生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用来理解原著作者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魔门会发现,读这些大师级别的书开始变得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拘于原意,只把大师级别的书当做自我生长的养料,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我们的收获不是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自己的果实。
读大师级别的书,走自己的路。
写作和阅读持续进行下去,人生也就不会那么无趣,写作可以让人有成就感,阅读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趣。如果实在无甚兴趣,或者处在焦虑状态,那就开始阅读和写作吧!从读原著开始充实自己,从写日记开始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