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潮州,揭阳三地转了一圈,无论是城市面貌,还是人文景观,些许差异总是有的。追寻美食而来的人群,却是同样的壮观!网络,让信息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各种app以最便利快捷的方式,搜集并传递着各类信息,让旅人轻松做到:4g在手,万事无忧。
开在牌坊街的民宿有个好听的名字——不问归期。客栈虽小,却幽静可人。昨夜的冷雨成就了今天的艳阳,当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的时候,今天的行动就开始了。
牌楼街是潮州的文化地标。潮州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这于当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不无关系。人们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有点像如今的荣誉墙。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就有39座,且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大,故被誉为“牌坊街”。
牌坊街两边的骑楼暗藏着无数老字号,信步闲逛,有合意的美食就来点,有想瞧的东西就看看,惬意的很。牛丸,牛杂这一类食物总是不会错的,汤汁清淡可口,肉品新鲜好吃。这春饼看着像武大郎做的春卷,一口咬下去却不是那个味,里面包裹着绿豆蓉,并不好吃。名气在外的腐乳饼更是“惊艳”!裹着肥油和类似五仁馅料的小饼甜不甜,咸不咸的,油腻难咽。
算了算了,寻点甜品安慰一下自己吧!一路找,一路寻思,潮州这地方并不适宜大量养牛,潮州人如此热衷于食牛肉不知为哪般。几个臭皮匠各自推断一番后,再上网求证。原来,这与潮汕人精益求精的态度分不开。潮汕本不产肉牛,牛主要是耕牛,在禁杀耕牛的年代,潮汕人想吃牛肉,只能来自于老的耕牛,这样的牛肉很难煮烂。潮汕地区本来就地少人多,物资匮乏,当然舍不得把老牛肉扔掉,就去寻求更好的方法来亨煮牛肉。经过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钻研,他们发现了一套完善的解牛方法、切肉技艺和从客家人那里学来牛肉丸的制作技艺。特别是切肉的技艺,根据肉纤维的走向进行横断切片,把肉纤维切得薄如蝉翼,化纤维于无形,于是没有了纤维的老牛肉也就成了美味佳肴了!
疑团既已解开,品着淡甜的黑芝麻茶、香甜的白芝麻茶,细腻的杏仁茶,阳光下欣赏着街景,好不惬意!
潮汕这地方,深巷藏美食似乎已成规律。找到这家烧鹅铺时,还是被坐在街巷边矮桌旁,时不时有自行车、摩托车,黄包车擦身而过的用餐环境惊吓了一下。但当一大盒充满浓郁香气的鹅掌、鹅肝、鹅翅摆上台,就着一碗干净清爽的白粥吃将起来之时,不安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怡然自得,竟恍惚间回到了儿时,院子里摆上桌子,简单的菜品,浓郁的滋味,愉悦的心情。美食,唤醒味蕾的同时,总是连带着勾连起与之相关的记忆…
牌坊街连接着广济门城楼、广济桥、开元寺等古城文化景点,看看瞧瞧学学,也是旅行的态度。
广济桥与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福建的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南宋乾道七年建造,几经改造,明嘉靖九年(1530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形成。桥上建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江心急流处,用24艘船只连结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粤之民”。
广济桥的浮桥设计思想非常独特: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浮桥二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矶头墩各有一段石阶梯供行人上下浮桥。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二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每每看到这些宏大的建筑设计,赞叹之余总在想,以现在的科技发展,建造这样的桥当然不在话下。但在古代,人们究竟是怎样展开建造的?这种独特的设计灵感又是来源于哪里的呢?有些疑问直至如今,依然是谜!
以打边炉作为品潮汕的收山之作,再合适不过。寻一家网红店,捡喜欢的来上几件,妥妥地喂饱五脏庙,全身上下不带一丝火锅店的味道。
车行经过高等学府——汕头大学,拍下独特的大门造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一方美食。潮汕的食物追求原汁原味,我想,这也许与潮汕人就地取材,珍惜食物有关。例如潮汕的“鱼饭”之说,来自早期的渔民。当时没有现在的各种保鲜设备,打捞出新鲜的鱼虾,天一热就会坏掉,便在渔船上用海水将这新鲜的海货煮熟,防止变质,上岸再来出售。现在,人们还会将鱼放在竹器里,入锅中蒸煮,不同种类的海鲜,区分开,防止串味。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烹饪出来的海鲜,原汁原味,里面只有鱼并没有饭,却能被当做饭的美食,我们第一晚的马友鱼就是这样的做法。
我认为,原汁原味,是最难的厨艺。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调味料,将食材原本该有的味道激发出来,获得自我和他人的满足,这功夫,非同一般。做菜如此,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呢?
棒棒糖于揭阳
2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