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可谓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考试制度诞生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令考官和老师们头疼。
夹带、抄袭、暗号、替考……这些方法不仅仅是做到了全国统一,甚至是穿越了时空,再先进的作弊手法也离不开这老几样。
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考生宁可冒着巨大的风险也要作弊呢?
翻开字典,我们可以看到“作弊”是一个动词,它代表着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既然是行为,我们就要看一看“动机”。
很明显,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心血来潮”的作弊。虽然不能说所有考生都有过这种行为,但除了学神,想必剩下的就是有贼心没贼胆的同学们了。
别着急否认,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考场上,你做完了卷子正在检查,感觉有累,于是你抬起头揉了揉自己的脖子。这时,你看见斜上方年级第一的卷子有半页垂到了书桌下,一大溜选择题的答案被你尽收眼底。其中,正好有几道题是你不会的。
如此,你会不会改答案呢?
有同学告诉我:傻子才不改!
没错,尽管你是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大佬的答案,但那几个字母已经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既然可以因为这几道题得到更高的分数,为什么不呢?
到了这里,作弊的动机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下面我们就来分类讨论一下不同学生的作弊动机。
一、“保命”型
在这个群体中,除去“破罐子破摔”的娃儿,59到60之间差的不是一分,而是一条命!
这类学生作弊的动机很单纯,无非就是想要及格,高中及以下年级学生的动机没有大学生那样强烈,毕竟就算挂了也不用补考重修,顶多就是回家挨一顿打而已。
二、“机遇”型
这类大部分是成绩处在中游的同学,一般不会闹出什么“大动静”,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分数更好看一点儿。
在监考比较严的时候,他们可能就算准备了“小抄”也不敢掏出来,最多就像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如果赶上了“天时(老师转身)地利(身边有靠谱小伙伴)人和(眼神够好)”,那不抄白不抄嘛!
三、“压力”型
这类里成绩好的同学比较多,以前几名为代表。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好同学”也会作弊呢?
因为在他们身上,成绩不单纯是一个数字,还代表着荣誉和金钱(奖学金)。不仅是老师和家长,他们自己也会给自己施加压力,作弊是为了保证自己不掉下“神坛”。
如此看来,每个学生似乎都是“嫌疑人”。那又是什么,让无数花季少年走上了“作弊”的道路呢?
《当代教育心理学》书上说:“学生的不良行为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原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说明,一个行为之所以持续了很长时间,是因为受到了某些强化的维持……”
所以说,如果想要减少作弊行为的出现,就要追根溯源,找到其所对应的“强化物”。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三种类型学生的作弊动机,但除了学生本身之外,还有一些“幕后黑手”。
首先,是来自于家庭的强化。家长朋友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逐渐忽略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有时家长会听信一些“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威逼利诱”,以达到让他们考出好成绩的目的。
但要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要有一个“度”。家长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异想天开,盲目地追求好成绩,也不考虑试卷难度等外界因素的话,孩子不作弊如何才能达到要求呢?
还有一些成绩一贯很好的同学,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知不觉间将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转化成了对自己的严苛。希望广大家长能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允许孩子成绩的波动,共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其次,是来自于学校的强化。这里包含老师、学生、学校三个主体。
先说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而不是只根据成绩来定义一个学生。只有让学生知道成绩不是唯一凭证,才会不执着于分数。
接下来是学生,或者说是周围的同学们。人多了就会产生群体,小到班级大到学校都会有一个整体的“风气”。
如果一个班里作弊之风盛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言,“作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负罪感”就会降低,从而认为这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学校的重要性,准确地说应该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何监考、发现作弊学生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应该是学校要考虑到的问题。
如果监考者对一两个学生的作弊“视而不见”,觉得“不能耽误他的前程”,那么就会引发其余同学的不满,继而这种行为就会“传染”开来,甚至有些同学会觉得如果自己不作弊就是吃亏了。
总体来说,作弊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比“让座”问题更加令人头疼的。因为“让座”只涉及道德层面,而“作弊”则是在道德与法律之间游荡。
或许,等到什么时候大家都认为作弊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才可以真正有效地降低“作案率”。
道家有一种思想叫做“不尚贤”。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不把什么当成“好东西”,就不会有人去偷去抢。
同理,如果我们可以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把“素质教育”挂在嘴上,从小告诉孩子们成绩不好也不一定是个“坏孩子”,我想,作弊的人数应该会更少吧。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只要我们还是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很难避免会有人作弊。想要从源头上解决就只能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是不太现实的。
期末考试临近,在这里,我也希望同学们要做到“诚信考试”,毕竟分数是给外人看的,知识可是自己的。
文字来源:舟姨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苍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