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很厉害,没有谁比得上我。那时候年少轻狂,感觉全世界都由我主宰。
时光是个打磨机,把我的菱角磨平。开始学会少说,开始学会理解,开始学会付出,开始试着练习倾听,开始试着练习感同身受,开始试着不再一味索取。
有了孩子以后,婶婶说:“如果有一天你对所有人的态度都像对你的孩子一样有耐心,有包容,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那时候不懂这句话的含义。13年后细细品味,才知道说白了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世界不属于某一个人,要学会与人相处。除了舒服,还要接纳和爱。
一个人,可以独成一个世界。可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见解,可以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索取别人的忍让和包容。同时,也在自己的世界里融入不到整个世界。生活如此美好,世界如此多彩。不是一个人可以成就美好,也必然不是一个人可以绘就多彩的生活。
一个人,应该要不断的探索,接纳,试错,觉察,领悟。有一天,当我们修行至一个人也能独成一个世界,必然是一个平和,乐观,奉献,接纳,喜悦的人。不需要外物,心里欢喜的面对世界的一切。
有点不知所言,感觉并没有表达出我想要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