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可是我们好不容易养成了一个习惯,用尽了自己的意志力去坚持,最终要么半途而废,要么精疲力尽,末了,大叹:我与成功无缘。
其实不是好习惯难以坚持,或许是我们根本就用错了方法。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詹姆斯-克利尔说:“习惯是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的自动化的行为。”我们之所以难以坚持好习惯就是因为没有将习惯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下意识的行为。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想要将好习惯变成我们下意识的行为究竟可不可以呢?答案当然是可以,詹姆斯-克利尔为我们提供了可行又有效的方法,即养成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首先是提示,提示触发大脑启动某项行为。只要我们对生活有所追求,就会出现提示,提示一旦出现就会触发渴求。
其次是渴求,渴求是推动习惯养成的动力。只有对某件事有了渴求,才会有动力去坚持。比如,我想要瘦身成功,我必然就会去运动、去控制饮食,去实施一切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
第三步是反应。反应是你思想上或者行动上的实际习惯。如果你为了某个目标去制定了一个习惯,但是始终没有付诸行动,那么最后也只能夭折。
最后一步是奖励。不论你想养成什么习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所回馈,没有人为了习惯而养习惯吧,所以实际的奖励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所有习惯的养成都是这样一个从提示到奖励的一个闭环结构,一个习惯按照这个闭环循环往复的坚持,就能最终变成你自然而然不必刻意去坚持的行为。
知道了习惯养成的背后逻辑,如何在这些逻辑的帮助下让习惯养成更加可行呢。詹姆斯-克利尔又提出了习惯养成的四大定律。
第一,让它显而易见。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为什么而是因为它在哪里。我有段时间缺乏维生素,然后就买了很多维生素放在柜子里,结果一周最多也就吃了一次。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把维生素全部放在装有擦脸油的柜子里,结果每天都会按时吃。这也显示了提示的重要性,你想要养成习惯,首先得让他看得见。
当然,如果你想戒掉一个坏习惯,久久不能实现的时候,就让他看不见。疫情期间,我报名了樊登读书读出生产力特训营,因为看书速度慢,又难以记住,看着看着就想拿起手机看一眼,为了按时完成作业,我把手机放在了客厅,我在卧室看书,结果速度快了很多,而且注意力也提高了不少。
第二,让他不可抗拒。
人对于一切让自己高兴的东西都是无法抗拒的。比如甜食,当你吃完甜食后心里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让你忘记了它可能带来的一切不好的后果。想要形成好的习惯先让他变的不可抗拒。比如瑜伽,当你做完瑜伽后那种全身心都放松舒展的感觉,会让你上瘾。
戒掉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不再具有吸引力。比如运动健身还是暴饮暴食?当你知道暴饮暴食会带来身体难以消耗的热量,让自己不再健康的时候,自然其对你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
第三,让它简便易行。
我们之所以坚持很多新习惯之后半途而废,就是因为透支了我们的意志力,当意志力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做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有结果。詹姆斯为我们提出了最省力法则,尽量减少意志力的消耗,来帮助习惯的养成。
疫情期间,下班一进家门就想在床上躺着,导致我体重一度飙升,想要运动却因为已经换了睡衣就再也不想动了。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我给自己的规则就是,每天进门后第一件事是消毒,第二件事就是不管运不运动都换好运动服,结果就是每周有五六天我都会运动一会儿。
与之相对应的,如果想戒掉坏习惯,当然就是让它实施起来有难度,这样慢慢的,坏习惯也就改了。比如,睡觉前把手机放的离自己远一点,等到想要看的时候,发现有点远懒得起来取,这时候自然就去睡觉,而不是抱着手机刷几个小时了。
第四,让它令人愉悦。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健身不仅能够给你带来健康的身体,更能让你的拥有迷人的身材,自然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而这些快乐又能够促使你保证科学饮食的同时还不忘定时的运动。
相反,如果你身材臃肿,不仅要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且还有看到心仪的衣服无法穿上时的那种颓废与自卑,自然让你对暴饮暴食等坏习惯敬而远之。
有些习惯不是坚持一天两天就能得到回报,这也是很多人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就像减肥一样,它需要我们坚持最少三个月甚至几年才会有明显的变化。在坚持期间很多人看不到效果就放弃了,这个时候给自己一点即时的反馈,比如不要只盯着体重,可以看看体脂率是否下降,或者纬度是否有变化,或者气色等等,只有满足了精神上的愉悦,才能更容易坚持。
我必须要强调,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落实、不坚持也终究起不到你想要的作用,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你要更加清楚,好的结果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可能是你之前努力了很久、坚持了很久的习惯在某一刻突然的爆发。就如詹姆斯克利尔所说的潜能蓄积期,即“新养成的习惯需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突破并无明显变化的平台期”。只有耐得住长期坚持良好习惯生活却没有明显变化的不安,才有可能在某一刻获得突然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