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三
选自《第2章 你还能变聪明吗?》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
什么使人聪明?如果你相信聪明度是天生的、遗传的,或是在幼年发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变了,那么你是一个关于智力的“实体论”者。智力的“实体论”简单地说就是相信一个人的智力空间有限,没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它(换言之,智力是个不变的实体)你或者聪明,或者不聪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时间从经验和学习中得来,并且投入便能获得更多的话,你是个“渐进论”者。智力的“渐进论”是相信聪明度为可塑质量的理论——人们在任何人生时期都能变得更聪明。
毫不奇怪,实体论者会特别为证实自己的智力而做决定、选目标。通常他们都会避免太有挑战性的目标而选择安全选项。关于这点我可以根据切身经验发言—我直到读研究生以前一直是个顽固的实体论者。像很多人一样,我相信一个人在某些学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别努力则说明你并不擅长此事,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努力规则”——勤能补拙嘛。因此我曾经只会选择对我来说容易的课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觉聪明。
渐进论者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你便不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证明自己聪明上,反而会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智力。挑战并不可怕——它是获取新技能的机会。犯错误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帮助你学习的信息。我常常对我母亲成年后学会的诸多技能感到惊叹——那都是她小时候没有学过或没有被正规训练过的技能。我的母亲自学炭笔素描会缝制图案复杂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设计并制作服饰,还是个园艺大师。她自己给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围建了一圈岩墙——用的都自己从房围中挖出的岩石。
「I,重述知识」(必选)
什么是实体论者?什么是渐进论者?两者在选择目标时有什么差异?
实体论者认为智力是天生的,而且不会轻易得到改变。实体论者选择目标时往往会选择那些看上去比较容易的,能够证明自己现有智力的目标,会选择安全选项。
渐进论者认为任何能力都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因此会注重培养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A1,激活经验」 (必选)
1)搜索你身边的实体论者和渐进论者,请用实例佐证。
实体论者案例1:老天赏饭吃
去年的时候,我和同事讨论老板的厉害之处时,我说,老板脑洞那么大,应该也是练习出来的吧。她回答说:我见过其他人,还是会有差别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实体论者,认为有些人是老天赏饭吃。
实体论者案例2:高智商的人才可以进入**行业
上周四的时候,我跟一位互联网行业的高管请教关于行业的选择问题时,他提到,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都需要高智商的人才能进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实体论者,认为高智商的人才适合某种行业。
渐进论者案例1 :老天赏饭吃,但是我也没有辜负赏的这碗饭
我的老板前几天做了一个模型,非常契合客户公司的现状。她跟我分享有多漂亮,同时也给我展示了在这个模型之前,她画的其他几个草稿,说:就是多画啊,多想啊,多琢磨啊,我也不是一下子就想出来的。她还经常说,的确是老天赏饭吃,但是我也没有辜负/浪费它赏的这碗饭啊。
2)请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实体论者经历,和一次渐进论者经历。然后请思考,你大多数时候属于哪一种?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实体论者的选择?
我的实体论者经历:看到我老板的工作状态,有时候给学员做工作坊,从早上9点到晚上12点,而且在大多数人都疲惫的时候,她还能激情洋溢洋洋洒洒地说很多。我心想,我的状态不行,我没什么激情,精神状态不好,老是觉得困困的,每天都要睡很多。这背后就是一种实体论者心态,认为我恹恹的状态是不能改变的,我是不能够达到那种状态的。
我的渐进论者经历,在拆书帮过级的时候,我定下了目标,就是要在三个月内过三级,于是后面就积极拆书,我没有认为拆书这种技能很难。就是练习嘛。这就是一种经历。
总体而言,我的实体论者经历好像要多一些。尤其是当看到很优秀的人的时候,我往往心里面想,哇,人家真的好厉害,我好像达不到,没有办法做到。但是往往忽视了他们之前曾经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而且我发现我对于初级的内容,我还是比较有热情,但是初级的内容过了之后,我好像就开始相信所谓的实体论,觉得再往上可能就会比较难等等,所以就不会再继续努力,转而告诉自己,就这样了,差不多了。而不是努力在那个领域继续深造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