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书时期有一个男生,长得高高大大的,有一次找老师要求非要坐第一排,老师说,你视力这么好,可以稍微往后坐坐的,但是此同学不同意,因为这个事情和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了一架,老师没有办法,把他安排在第一排靠边的位置。
下课后,同学们很奇怪,说你干嘛要坐第一排的座位,坐后边不是更加自在。此同学翻了个白眼,然后兴奋地说了好多理由。
大体意思就是说,昨天被他老妈骂狠了,读那么多书一点用都没有,今天就做给她看看有用没用,你们看我和老师据理力争用了好多的成语啊。同学们哈哈一笑然后都给他鼓掌。
这虽然是个小事情,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呢?
就是前几天戴戴在用书侠的分享里提到说,你真正想要的是“你妈”觉得你想要,还是“朋友圈”让你以为你想要。
让人一下子惊醒了,现在大家的需要有时候都不是自己本身想要的,而是被他人给制造的,像该同学当时认为读书有用是做给他妈妈看的,是为了反驳他妈妈,而且在和老师争吵时还特意用了很多成语,以此说明自己的书没有白读,还是用了。
他的读书用了就是使用了,使用了书中学到的成语,自然地把它表达出来。
而不是真正地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他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和他妈妈之间的关系,让他妈妈放心他的学习,他能自己主动学习,搞定自己本来应该做好的事情。
该同学从小学开始一路读的都是重点学校,学习成绩应该也不差,但是没有明白她妈妈说的读书要用的真实意义。她妈妈当然是希望学习成绩要优秀,但是在生活中更希望他懂事明理。
如果只是成绩好,很多学生努努力,做做题,用点心,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在生活中拿到好成绩却并非那么容易。
现在很多孩子物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玩具买好的,衣服鞋子买贵的,看到别的同学有的,回到家也要和父母要,可是真的有必要吗?
玩具不贵就不能玩了吗?衣服不贵就不能穿不能保暖了吗?没有出国游玩就看不了世界了吗?
这些只是物质上的需求,要满足也并非难事,难的是如果父母达不到,你就要吵要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甚至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这个就要好好问问你,读书都读会了吗?书上的道理你都明白了吗?
如果你能明白,你会和父母好好商量,不吵闹,找到一个合理的办法,自然父母也会想办法满足你的要求。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要扯不相干的,和别人没有关系,和你自己有关系,你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要明白了你真实想要的,你会想办法去达成,而不是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找父母。
书里讲了那么多的道理,就只是一些文字吗?它背后真正蕴含的意义你学会了吗?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了吗?
我们读了几十年的书了,不能只是单纯的认为它是简简单单的知识,它只会体现在每一张试卷,每一次作业里,生活中的试卷你更要好好地去理解,去做好。把读过的书用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让自己的人生过得顺遂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