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中国缺少从0到1的创新,如果有了它,好像我们的创造力一下就提到了很高的台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在《从0到1》这本书中举了美国四个从0到1的例子,分别是微软,苹果,谷歌和特斯拉,但其实这四个例子都不是从0到1。过去我们认为晶体管、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库等都是硅谷的发明,但其实这些都不是在硅谷发明的,但却是在硅谷发展壮大的,是在硅谷改变的世界。因此,吴军老师认为,从0到1,可能一开始对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真正把漫长发明路走完的那些人才是产生巨大影响。
为了解释创新,吴军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青霉素是怎样诞生的。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青霉素不就是弗莱明发明出来的,弗莱明就应该是从0到1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历史文献记载,中国人早在唐代的时候就知道青霉素能够杀菌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中国人只是知道这种杀菌的方法,并不知道那个东西叫青霉素,而且抗生素是在天然存在的,比如我们看到动物受伤以后会舔伤口,这是因为它本身天然的能产生一种抗生素。婴幼儿不容易得病,因为母乳当中有抗生素。所以,这个抗生素本身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的原理,只是偶尔会使用它。
弗莱明的贡献在于说他发现了一种,能够被培养出来的青霉菌。不过在培养出青霉菌之后接近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什么人引用弗莱明的论文。因为弗莱明并不知道这种物质里真正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而且,早期的青霉素有一个先天不足——溶度非常低,1升的培养液里只有两个单位,今天一天青霉素是60万个单,这么低的溶度药效就时灵时不灵。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二战时期,前线需要大量的青霉素。英国科学家弗洛里,从弗莱明处获得了青霉素的菌种,他动用了多方力量实现了青霉素的量产。
不过到目前为止,青霉素离我们今天真正使用的盘尼西林还是有距离。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无法人工合成。真正实现人工合成青霉素的,是弗洛里团队里的钱恩和亚伯拉汗,他们俩搞清楚了青霉素真正起效的原理,并最终由mit的一个教授合成出了青霉素。
听完了青霉素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理解,从0到1只不过是创新的开始,它是很重要,但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正如谷歌前工程副总裁Jeff Huber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一个从0到1的灵机一动,我们要把整个过程走完,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多时候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遇到了悲剧,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办法。
#1021-第五因-diwuyin#+橙子学院码字岛第5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