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后才知道养育孩子是多么巨大的一个工程。怀孕的时候对他充满了期待,希望他的长得像自己,希望早点看到他。出生后希望他不要生病,健康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的期待越来越多,看他不顺眼的时候也越来越多,甚至会怀疑这是我的孩子吗?怎么不像小时候那么可爱了?难道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
完美无缺的父母如同海市蜃楼里的幻景。世界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父母,也没有绝对理想的儿女。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
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购买各种育儿书,关注各种育儿公众号,听关于育儿的讲座 ,内心深处的想法其实是在排斥父母养育我的方式,由于家里姐妹众多,我又是最小的孩子,在我出生的时候父母忙于生计,给予心理的关注是很少的。
但是我的父母知道身教甚于言教道理,他们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同时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喜欢唠叨,喜欢说教,喜欢讲道理。喜欢用家长的权威来教育你,但是庆幸的是,他们的内心是积极向上的,大多用的是鼓励的言辞。
可是作为孩子的我是很反感这种说教的方式的,当我有了孩子的时候,我第一念头就是我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所以我想到了学习如何去做一个母亲。
教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我们让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因为孩子不需要我们的主张和期望,也不需要我们的权威和控制;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调整身心,在每一个当下与孩子和谐相伴。
要想发现孩子的本真,首先寻找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我在学习了心理学后才知道的道理,抱着教育孩子的目的开启的心理学学习之旅,成了我寻找真实自我的旅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不自信,孩子的不爱表现,孩子的“不求上进”其实是我自己的种种表现,也是我对他的影响。
在他成长的前7年里,我把自己圈在一个老公宠爱,孩子温暖的小家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肯定,回家除了陪孩子做家务,就是看自己最爱的小说。记得儿子三岁时对我说,家里最懒的人就是妈妈,吃完饭就躺在床上看手机,虽然我一直觉得我看的是书,我没有无聊的购物,没有刷剧,看书也是在学习。但是我的成长在哪里呢?
还好我觉醒的比较早,在一年前我想到了学习心理学,遇到了船长和航线,遇到一群优秀的人,和她们一起成长。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人在一起。
教养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我们让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让孩子成为真实的自己的前提是父母必须成为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自己的心灵都不能实现自由,又怎么能在现实世界里为孩子提供引导和呵护,并坚决地为她们消灭一切精神桎梏呢?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部的世界寻求答案,她们所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系本身,而是有信心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到答案。如何才能做一个觉醒的父母?值得每一对父母深思。
教养工作不是知识型的工作,它是一项细水长流、耗神耗力的工程——我们要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我们必须时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不然就无法在教养过程中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
总有一些家长问我有没有什么高招可以传授给她,让她治治孩子的,学习不认真,厌学,玩游戏,拖延症等等。这个孩子在她眼里到处是问题,她想要的是一剂良药。
其实我很理解大家这样的想法,我曾经也是被孩子气的抓狂的时候去翻育儿书,看看有没有什么高招。但是今天的我只能告诉大家,我没有,别人也没有,我想没有一个教育专家敢说她的方法可以一招制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孩子也不同。
教养工作不是知识型的工作,要学会觉醒的教养方法,就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建设同孩子关系的过程中学习,而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式的读书或学一些头痛医头的具体技巧。
活在每一个当下,是至为关键之处。我们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要想转变方式,以更有效的方法同孩子建立关系,我们就必须乐于面对与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处在我们自己身上,源于我们所接受的教养。
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有觉察的意识,孩子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教会的。如果你遇到问题时喜欢抱怨,喜欢推卸责任,喜欢发牢骚,那么你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孩子放学回家发现自己把试卷落在学校了,而且今天考试的成绩你已经知道了,考的很不理想,听到试卷落在家里这个瞬间,你想到的是什么?发火、凶孩子,甚至揍孩子,这些方式只是让你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而且教会孩子的是,遇到问题时就要这样处理。
而觉醒的父母会告诉孩子,既然已经忘记了那么我们想想该怎么做呢?找同学帮忙把试卷拍照发给你,自己在做一遍,和妈妈一起把错题分析一下错在哪里。
用我们的行动去告诉孩子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被认同,因为她只是一个孩子,我们要允许他犯错。把他当做他自己,而不是当做你期待的样子。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部的世界寻求答案,她们所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系本身,而是有信心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到答案。
改变或纠正某个具体的行为不是目的。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哄孩子睡觉”或是“如何劝孩子好好吃饭”,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精神基础。纪律必须建筑在觉醒的土壤之上,否则就不能长期发挥作用。要走上这条道路,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要认为可以一劳永逸。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部的世界寻求答案,需要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系,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在世界和内在系统是否强大,能否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最隆重的礼物就是理解他们的能力,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人格式独立于我们的。反过来说,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尊重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天性。
我们的父母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也不要想着我学习一种方法可以教育孩子就可以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作父母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努力成为一个觉醒的父母,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