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吃母亲烤的肉麦饼长大的,几乎所有土生土长的永康儿女,都是吃母亲的肉麦饼长大的。在永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烤肉麦饼,即便如此,城乡大街小巷的肉麦饼店依旧生意红火,走过时扑来一阵阵撩人的饼香,闻到这种香味,我总会有一种很深的踏实感,确定自己踩在家乡的土地上。
我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总会想起肉麦饼的味道,特别是日暮黄昏时候,彻骨地想念。想念又不敢告诉母亲,怕她担心。然而,这种想念日积月累,就会在言语中无法掩饰。母亲听出端倪记在心里,每每离家回学校,她总会烤很多肉麦饼让我带回,自己吃不完就让分给同学们吃。多年之后大学同学相聚,忆起往事,大家总会提到“永康肉麦饼”,“永康肉麦饼”几乎成为家乡的符号,乡愁的符号,也是同学友情的符号。
永康肉麦饼是一种馅饼,盛产永康,虽然外地人也有学,但往往只能学其形而难学其神。永康农家在丰收喜庆季节向来有制作肉饼作为佐餐的传统。相传北宋兵部侍郎胡则就很喜欢吃肉麦饼,回到故里,总要吃上几只。至今永康旅外人士回到故里,家乡亲人总会心知神会烤肉麦饼给亲人解谗。
永康肉麦饼制作简便、配料讲究,做工考究,以别具风味而闻名。馅分二种,一种是猪肉加咸菜(用九头芥腌制而成),一种是猪肉加霉干菜(咸菜晾干,上锅蒸后晒后而成)。九头芥咸菜集鲜香、清香、咸香于一身,可以说是永康肉麦饼的灵魂之所在。
阳春三月,万物复生。春季的九头芥(即雪里红又称雪里翁)长成,家乡的人们把九头芥收割后晾晒在竹竿上阴干,脱去大部分水份后,切成碎丁,腌渍在瓶钵里。这个当下,腌制的春季九头芥咸菜可以出瓶了,拿出来与切丁的三肥精肉猪肉和在一起,加上葱末、绍酒,馅便好了。和面,要软硬适中,和好之后稍稍醒一会儿。面团分成小剂子,擀成薄皮,装上馅料,收口。收口这个细节很重要,要在收住口之时轻轻一提,让空气进去,这里有着玄机。饼胚入锅烤起,烤肉饼的锅大多采用浅而平的平底锅,用木炭或电,饼面渐成淡黄色,整个饼也就鼓起来了(因为进了空气)。鼓起来的饼,饼内温度高,定是上乘的饼。当然,不能忘了翻面,两面都要烤熟,出锅的时候,还要用竹签或筷子戳一下,有个小口让饼内的热气出来,否则一口咬去热气出来会烫伤了嘴角。这样烤出来的肉麦饼饼体饱满、皮黄带软,食之满口香脆,甘甜揉于咸味当中,美味不可言传。
妹妹每年回永探亲,是必吃肉麦饼的,无论饭桌上有多少菜,没有肉麦饼就觉得少了某种要紧的东西。我有位在金华工作的朋友,每每回永康,总会在一家叫“家之味”肉麦店里先吃个肉麦饼解谗。今年因为疫情,远在北京的妹妹没能回永康探亲,当然也吃不上家乡的肉麦饼。她终于耐不住对“永康肉麦饼”的想念,在家里学着母亲的做法烤起肉麦饼来。饼烤成了,妹妹通过手机与家人分享,在朋友圈里与朋友分享,分享她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妹妹学会了烤肉麦饼,她就觉得与亲人很近,与家乡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