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容不得丝毫懈怠、片刻放松。“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注重实效学、敞开大门查、扑下身子改,以钉钉子精神、过硬的举措、扎实的作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校准“令行禁止、寸步不逾”的规矩标尺,筑牢纪律防线。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思想认同是行动自觉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从享乐主义滋生到形式主义反弹,从脱离群众的“官架子”到敷衍塞责的“躺平式”,种种作风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理论武装“总开关”拧得不紧、理想信念“压舱石”摆得不正。要织密制度笼子,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的动态监督机制,用“大数据+铁脚板”穿透式排查,以“月度考评+季度晾晒”压实责任链条。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照焦裕禄“不搞特殊化”的明镜,常怀谷文昌“不带私心干革命”的坦荡,让严的主基调在防微杜渐中深入人心,在慎初慎微中化为自觉。
锤炼“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激扬奋进浪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破除虚浮之气、大兴务实之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实字为要的鲜明导向,挤干工作水分,要学廖俊波“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效黄大发“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担当,把办公室搬到乡村振兴一线,以结满老茧的双手破解难题。要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工具,促使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校正行为偏差,坚决摒弃敷衍塞责、走过场的心态,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问题查摆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不避实就虚。此外,还要通过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意见箱、发放问卷、利用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对作风转变的切身感受,切实把群众的所急所盼汇总上来,为后续的整改落实提供精准靶向。
构建“常态长效、久久为功”的制度堤坝,谱写恒久篇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破形式主义易,防反弹回潮难;刹歪风邪气易,养清风正气难。要以“制度治本”思维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发现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完善制度”的全链条机制。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当前问题的即时解决,又着眼于长远制度的建立健全,特别是要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健全问题解决体系,构建科学的效果评估框架,将整改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优良作风得以传承,问题隐患得到长效解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风政风的新气象、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