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回老家超市购物,看着超市里陈列的当地小食,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小时候尝当做零食吃的“炒面”。我说的这个炒面真的就是炒面粉,将炒熟的面粉加入红糖或白糖,再加水拌在一起食用。
这应该是北方的小吃,南方人很少吃面粉,他们拿来炒的是大米。北方“炒面”,南方“炒米”,人们总是在吃上不断变换花样。
于是在超市找了半天,竟然没有,姐姐说那玩意不会天天做,现在零食又多,人们也想不起吃它。是的,零食琳琅满目,谁又会想起它?估计孩子们都不知道面粉还有这么个吃法。不过,那是我儿时的小吃记忆,在那个零食稀缺的年代,什么都是好的。
没想到昨晚跟女儿去超市买东西,我竟然意外地看到了炒面,产地是老家那边。我反复确认标签,的确是炒面。真没想到在老家门口没找到,在这里竟然有卖。女儿不知我为何欣喜,她更不识炒面的样子,她以为我说的炒面是“扬州炒面”那样的炒面条,没想到就是面粉的样子,她当然也不理解面粉还能吃出啥花样。但这对于我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藏着很多的记忆。
碰上了,我当然要买回家品尝。
这个炒面里加了好多佐料,肉眼可见的有黑芝麻、白芝麻和葡萄干,不像小时候我吃的炒面那么纯正,就是单一的面粉制作,将纯纯的面粉从纯白色炒到有点点上色,极淡极淡的土黄色即可出锅。这个其实很考验技术,如果掌握不好,要么不熟,要么会炒糊,当然就没有那股恰到火候的香气。
今天早上,我迫不及待打开来尝,一切准备就绪,邀请女儿品尝,她很嫌弃地看了一眼,毫不犹豫拒绝,并说:“看着就很不好吃的样子”。我只好独自享用,加了佐料,跟小时候的味道不太一样,但却牵出了我儿时的回忆。
小时候回奶奶家,奶奶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我们,炒面就是她款待我们的一种方式。只要我开口,奶奶就会钻进灶间,点燃柴火,烧热大锅,就是农村烧柴的那种很大的锅。那会做饭可不像现在的燃气灶这么利落干净,要费半天劲才能生好火,风向不好的时候,还要靠风箱助力。但奶奶一点都不嫌费劲,把火整好后倒进面粉去,一下一下翻炒,动作不能太慢,火候也要控制好,要不然很容易炒糊。我还记着她佝偻着身子炒面的样子,不管天气多冷多热,她都会在那烟火缭绕的灶台前满足我们这些小馋虫的愿望。
可能不是因为炒面本来的味道有多好,而是这味道里还拌进了爱的佐料。我们等待之后吃到炒面的心满意足,那份美好,已铭刻在心,每每想起都会升起一种淡淡的幸福感。
还有,红薯、花生、玉米,这些农产品都是我爱吃的,也是奶奶用来款待我们的食物。它们从童年一直陪伴我到至今。现在这些东西品种丰富了很多,甚至已错乱了时令,成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食物,已没有那种翘首以待数着时日才能吃到的渴望。
那份当年的味道永远也找不回来了,但那份亲切寄予的感觉却悄悄藏于心中某处,带着隐隐地思念,深深地祝福,一年又一年。
记忆中留存了太多的味道,无需千方百计地一定要吃到,其实回味一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