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的《经典咏流传》,黄绮珊再度登台,用现代音乐演绎经典诗词《陋室铭》,献给纵使清贫,仍以诗词为伴,向病魔宣战的农民女性白茹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直以为《陋室铭》讲的是我们不用太在乎物质上的满足,而要追求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听到了这位与诗词相伴、与癌症斗争的农民女性的故事才明白,《陋室铭》的精神同样适用我们的身体。
即便我们只是普通人,甚至是没有健康体魄和美丽皮囊的普通人,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灵魂仔细琢磨、反复淬炼,仍然可以像白茹云一样“成为一位君子”,在诗词中找到人生的出口与解答。
人生自有诗意
白茹云,一位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某个小村庄的普通农民,从诗词中“体会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感觉自己很幸运。
然而,她与诗词的相遇,却并不十分美好。
2011年,白茹云感觉鼻子总是不透气到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淋巴癌。
高昂的化疗费用,让本就清贫的家庭难以支撑。为减轻家中压力,她独自在医院接受治疗,甚至大年三十也孤身一人留院。
痛苦的时候,白茹云偶遇了《诗词名集鉴赏辞典》,经典诗词中的古人成了白茹云日后7年抗癌生涯的“后援团”,这些古诗词也成了她向病魔宣战的武器。
去年,她自信地站在了《诗词大会》的舞台,豁达的人生态度、精彩的答题表现感动全场,也让观众记住了这位身影孱弱、嗓音沙哑、笑容温和的农民女性。
虽然白茹云现在依旧是属于“带瘤生存的状况”,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偏爱苏轼诗词的她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
如今,白茹云除了熟读古诗词,继续做摘抄、研究外,还逐渐把过去的积累变成自己的感悟,开始了创作。《经典咏流传》的现场,白茹云分享了自己用生命写的诗词:
《江城子》
病行京广又三遭,似衰茅,逐风飘。
千里求医,来往独思聊。
只为堂前双白发,
忍思量,且煎熬,也曾因病痛终宵。
暗神凋,爱难消,心系家中,绕膝小儿娇。
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
和苦难握手言和
白茹云的故事也让我们想到了另外一位农民女性,被称为“中国艾米丽·狄金森”的农民诗人余秀华。
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余秀华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然而,她却用不受控制的、摇摆的身体,用心书写着年华。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并出版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等诗集,将泥土里的生机、门墩上的期盼,转化成了充满美和力量的诗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位诗集销量超过10万册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
她的青春经历了苦难,但肌体的病损掩盖不了思想的辉光;命运的多舛,压不垮生命的斗志。她有一段并不自由的婚姻,但种种的磨难没有将她击倒,人生的疼痛和残缺成为她创作的心灵之源。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长时间里,她在砖房旁的一张低矮的桌子上,努力控制着颤抖的身体进行写作。她说,放眼望去,大街上全部都是好看的面孔,但是这些面孔后面,我们不确定有没有一个美丽的灵魂。而她,虽然有残缺的身体,但却用美丽的心灵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做客央视的《朗读者》时,董卿这样评价她: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她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从诗歌中汲取无限的生命力量!
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白茹云,一个在病痛中被煎熬的人,用诗词作为自己向癌症宣战的战斗檄文。
余秀华,一个受脑瘫折磨的农村妇女,一个苦苦挣扎的灵魂,通过诗歌创作获得解脱和快乐。
面对生活的激流和暗流,遭遇到人生的很多不幸,她们仍然笑对人生。
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诗词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
就像电影《黄金时代》里的一句台词:“人一生选择的事情非常少,没法儿选择怎么生,也没法儿选择怎么死,我们唯一能选择的两件事,第一是我们这一生怎么爱,第二是我们这一生怎么活。”
毕淑敏在《握紧你的右手》里说,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
舒婷也说: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