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有感

说起鲁迅,大概是我们好多人上学时的噩梦,不仅晦涩难懂,更处处是考点,还有大段的文字要求会背。不懂,背谈何容易?

这直接导致我对鲁迅相关的一切敬而远之。

偶然的机会,在B站上刷到 智能路障 的视频,介绍鲁迅的生平、作品。有深意,且引人沉思。激起了我对鲁迅的阅读兴趣。

《朝花夕拾》是鲁迅对他的一些经历的叙述,包括10个短篇,其中好多都是我们的语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伴随着过往的亲切感,相对来说,比较好读。

中华书局的这一版,多了鲁迅弟弟周作人的解说。鲁讯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周作人也同去了,所以这些解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鲁迅的成长环境,以及留日经历,感受他弃医从文、淡泊人性的始末。

鲁迅年少时,祖父入狱,父亲病逝,自此家道中落。从前的人,仿佛换了一张嘴脸,丑态百出。他厌倦了家乡的人,于是远走日本求学。

中国是弱国,国民被歧视、被压迫。而被派出去留学的人们,本该学习国外的优点,来弥补本国的不足、为国效力,却把辫子深深地藏进帽子里,去学习跳舞,只顾玩乐。鲁迅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于是,他去了仙台学医。课堂上,他在视频中看见作为看料,同时也是看众的中国人,深深地被这种麻木所刺痛。原来,医生只能医身,却医不了心。

于是,弃医从文。他想用文字,唤醒这些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