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简书有蛮多大学生朋友在活跃的,那我就写一下自己大学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吧。我大学过得还可以,有目标且充实。努力的结果还不错,进了BAT中的某个。
今天突然有一个小一届的学妹加我微信,就为了问我一个问题:
“学姐,我刚刚找了一个实习,但是跟我上课的时间有冲突,怎么办?”
我的回复就是:“你觉得这个课你去了不会玩手机,就去上。如果你觉得去了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那么还是别去上课了,想干嘛就干嘛吧。”
回顾我大学这几年,逃课50%,但是我的成绩平均分每年都是80+。由此可见,大学上课和考试是完全不一样的,只要考前一个月拿出高考一半的拼劲,轻轻松松获得高分。
当然,如果你问上课点名不到,影响出勤,最终影响成绩怎么办?这个世界性难题,我只能这样回答你,要么跟老师套近乎,要么让同学帮忙答到,要么乖乖去上课。采取何种措施与老师个人息息相关了。
大学的课,说实在的,很多都是没用的,至少我的大学(非名牌大学)我的专业是这样。
我学电子商务,学校开设这个专业10多年,也算有一点经验了。但是短短大学4年(大四基基本都去实习,掰手指头数数也就3年),java、jsp、c++、C语言、网页设计、网络营销、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物流、统计学、微观/宏观经济学、高数等都得学,还不算一些很奇怪的毛概和几门基本一样的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程序介绍等。
我承认这的确是跨专业的学科,但是你见过学C++只学了1学期共16周(除去各种节假日最多13周),每周2节课,况且没设实验上机课光对着书就能学会的么。部分老师们忙着搞研究发论文,都没有特别的花时间备课,基本照着PPT念(甚至有些老师的PPT还不是自己做的,而是网上找度娘要的,因为有一次有个老师忘了带U盘,于是直接打开了某网址重新下载PPT,也是醉了)。
也许我是有点偏激,也许是我的大学不够好(但高考也要过一本了),也许是我没有遇到好老师。但我觉得大学时光是很宝贵的,处于统一管理的高中生与完全自由的社会人中间,更需要我们好好把握锻炼自己。
但是要注意,我没有叫所有大学生朋友们翘完所有的课。
我前面说过我大学逃课50%,但是我的成绩平均分每年都是80+。那么不逃课的50%基本都是我精选出来感兴趣的和逃了会挂科的课,感兴趣的我会认真听,积极跟老师互动;不感兴趣的课我会乖乖坐在教室最后面看书,当然也会忍不住玩下微信啥的。考试期间无论什么科目,我会将老师的课件、学习资料、课本、甚至去图书馆借辅助书来看。而那些逃课时间我很少用来睡觉(除非大冬天早上1-2节实在爬不起来)、玩游戏和看视频,而是去做一些课外实践。
比赛、社团、活动、项目、公益、实习、创业等等,这些在大一到大三全部都干过,有的做出了成绩,有的失败得一塌糊涂,赔了时间又赔金钱,但是生活非常充实。(以后我会把这些经历慢慢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的,现在才码了几篇: 《我是如何开始大学生活的》;《参加跨校青年组织,体验不一样大学生活》;《学弟刚拿阿里实习生offer,为何是他》;《辞职后,老板3次叫我回公司,我为什么拒绝了》)
后来我发现其实老师们还是很支持大学生多干点事情的。比如我实习的时候,有些课老师特别爱点名,我只好使了一个计:课间时候,找老师聊一下我最近做的事情,遇到了哪些困惑。老师一看有学生去请教,非常高兴的,会噼里啪啦跟你讲他的看法。然后我抓住时机问他觉得我做的这个尝试有没有必要。得到的都是支持的!接着我会跟老师说已经做了哪些准备需要花时间去执行,而这门课我会通过别的途径学习,希望能不来上这门课,但是我保证考试一定全力以赴争取不挂科。
就是这样的方式,得到几个爱点名老师的支持,解决后顾之忧。其实像我学电子商务,学校的课程怎么会比得上时代的变化!所以利用实践的机会,找了一下跟专业相关的项目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快速学习,这些收获比课堂来得更加珍贵有意义。
当然,这个只是我选择的大学生活方式,我们班也有很多学霸,坚持去上所有的课,课堂上老师提到但是没有细讲的问题,他们会回来自己琢磨。比如一些程序语言,他们会在课外自己去网上找视频学习,也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无论选择什么,千万不要蹉跎岁月。上课时间到了,按时进教室,打开手机玩游戏;下课时间到了,及时回寝室,打开电脑玩dota。这有点辜负如此美好、应该奋斗的青春了!
======我是性感的分割线======
文中提到的文章:
《我是如何开始大学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