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就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学校大门

一、到学校报到

1964年8月11日上午,我告别曹杨新村街道中心小学,前往华东师大二附中报到。一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彩旗飘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彩旗下面竖立着几块黑板,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初一新生来校报到!”“亲爱的同学,学校欢迎你!”等等暖人肺腑的黑体粉笔字。几位老师站在一旁,热情地为新生释疑解惑,指点引路。

学校初中部教学楼是一幢红砖建造的三层尖顶楼:大堂正面墙中央,贴着一块“热烈欢迎——新生同学!”的红底黄字宣传牌;左面墙上,贴着数张写满三百多位新生班级、名字的白纸;大堂外是条直通高中部教学楼的水泥道,两旁装饰着二十多米长的阅览窗。

我走进初一(3)班教室,用《录取通知书》换领到

录取通知书

一个上有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的胸牌。新生报到会休息时,六个教室一下子涌出大量学生,将走廊挤得水泄不通,也意外制造了学生们通过观察胸牌,互相了解情况、记住面貌的机会。

在靠墙团团坐的班级师生联欢会上,我知道了所有任课老师: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蒋坤玉、副班主任兼政治老师曹康绥、语文老师徐荣华、英语老师许根生,物理老师许晓梅,历史老师金者,地理老师吴骐宝,体育老师陈志超,音乐老师杜秀林和美术老师鲍友才。同学们也顺时针逐一报出自己的简单情况。

新生报到会一结束,我们三位来自同一小学的男生,像受磁铁吸引一样,迅速聚拢到了一起。大家一同走出教室,边回忆小学往事,边参观学校周边环境。

我看到,学校占地面积很大,地面建筑很多,除了初中部、高中部两幢教学大楼外,还有专门音乐室、室内体操房、标准大操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大食堂等等。校园内随处可见花草树木,景色十分优美。

我们还饶有兴趣地沿着校区内弯曲流淌的丽娃河,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校区,一路参观文史楼、外语楼和图书馆等名声外扬的地方。

二、开学第一课

的铃……随着开学第一课上课铃声响起,身穿白衬衫,风度翩翩的班主任蒋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他在讲台上,先用眼光与每位同学逐一交流,然后微笑着露出两排整齐牙齿说:“各位同学,我们的第一课,是收听毛仲磐校长的拉线广播欢迎讲话。”

毛校长

“各位新生,大家早上好!我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长毛仲磐。现在,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迎你们来到学校学习!”毛校长欢迎词的第一句话,让同学们听了心情大好。

“各位同学,你们知道吗,你们考入了华东师大二附中,你们的一只脚,可以说是已经跨入了大学的校门!”毛校长介绍完学校的历史沿革后,再次说出让同学们心情激动的话。

毛校长与同学一起听课

你们的一只脚,可以说是已经跨入了大学的校门!我听到这句话时,精神为之一振。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学校校牌上“华东师大”四个字时,心头油然产生的一絲自豪感。

虽然,毛校长热情洋溢、谆谆教导的欢迎词篇幅不长,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让同学们激动的语音,却绕梁不散。大家开始浮想联翩,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三、创新的敎学方法

蒋坤玉老师的数学课,将原来三年教完“代数”,中间穿插“几何“的敎法,改变为前两年集中教“代数”,后一年教“几何”的做法。这个改变,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同学因为两课相互交叉牵扯,思维跟不上学习节奏的问题。

蒋老师上课时,粉笔字写得清晰漂亮,构图准确;分析题目时,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下课前,会留出十来分钟,让同学们复习消化;对同学们的提问,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大家听懂弄通为止,较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班主任蒋老师

徐荣华老师的语文课,采用的是鼓励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其中,他在讲评同学们的作文时,变老师单独讲评,为同学们互评与老师批改相结合的办法。

徐老师首先将同学们座位前后两排四人组成一组,互相交换、通读各自的作文,逐一评议优点不足,让大家从中取长补短获得收益;然后将写得较好的作文或者片段,让作者在全班同学们面前大声朗读,以此激发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从不太喜欢作文,到渐渐喜欢上作文,逐步掌握了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方法,给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英语课许根生老师,是个刚走出大学的年轻教师。他教英语,发音准确,语法精炼。许老师上课采用“听读领先”法,先让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待大家进入语言环境后,再讲解具体的语法知识。

他的这种教学方法,结合同学们自己的刻苦努力,互帮互学,成功地使大家掌握了比一般普通中学多一倍的英语基础知识。我的英语作业多次得到许老师的“Good!”“Very good!”甚至“Very beautiful!”评语,并被他推荐到阅览窗展出。

政治课曹康绥老师,除了在上课时,认真讲授政治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外,放课后还放弃休息,找部分同学谈心,交流思想,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

她曾经为初一年级全体学生,策划举办过一场“忆旧思苦”报告会。很巧的是,报告人是我居住居委的一位女治保干部。她讲的解放前村里恶霸地主欺压长工的事例,和地主老财主调戏侮辱、企图霸占她的往事,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

四、大学教授给我们上语文课

也许是我班在语文课上表现出来的好学态度,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的语文课,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谭维汉副教授任教。他上课的特点是博古通今,讲课近乎演话剧,非常地吸引人。

在初一下半学期的五月底,谭教授在学校梯形敎室,给我班开讲了一堂“生命的意义”公开课。该课吸引了外校很多语文老师前来旁听。其中,有个老师听课前不巧摔跤小腿骨折,竟然还坐着轮椅前来听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谭教授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书中的经典语句作开场白,讲课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慷慨诵读,时而细细剖析,牢牢吸引住了全场师生的注意力。

我班同学们沉浸在谭教授的演讲之中,大家洗耳恭听,认真回答提问,给外校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我对谭教授上课印象最深的,是他即将返回大学前,上的最后一次语文课。谭教授用低沉的声音,讲述了他一个文学青年,跟随鲁迅先生下葬队伍送葬的亲身经历故事。

谭敎授说,1956年10月14日上午,鲁迅先生的灵柩迁葬仪式,在虹口公园鲁迅新墓墓地隆重举行。当时,宋庆龄、茅盾、周扬、柯庆施、金仲华、许广平、钟民、李琦涛、巴金、靳以、唐韬等领导护送灵柩,从虹口公园大门口,沿着钳形墓道,朝西北墓地方向缓步前进。他和众多市民跟在领导后面默默行走。

谭老师说起这段往事时,语速缓慢、声情并茂,使同学们听了仿佛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一个文学青年爱戴、崇敬鲁迅的心情。

送葬队伍

五、迎新篝火晚会

1964年9月30日晚,学校决定为新入校的新生举办一场"迎新晚会"。为了办好这个重要仪式,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戴德才老师代表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思想重视的同时,做好歌舞节目,收集柴火的准备工作。我班班主任对同学们做出分工,住校同学准备表演节目,走读同学在家搜集篝火材料。

"姆妈,学校要学生带些废弃木材参加晚会。"我在家寻找木材未果后,求助母亲。母亲想了一下,指着一根裂开的晾衣杆说:"我把它劈开,你带去学校。"

在学校体操房前排球场的中央,学校工人己经用拆开的废旧桌椅架起了一座木材山。我拎起手中的竹片梱,既高兴又费劲地努力将它们向木材山的中央扔去。

“‘1964年华东师大二附中迎新篝火晚会’现在开始!”“国庆节”前夕晚上六点半,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戴德才老师手持铅皮喇叭,高声向参加晚会的同学、老师们宣布。他个子高高瘦瘦戴着黑边近视眼镜,脖子上的丝绸红领巾,随着激动的身姿不停飘动。

毛校长点燃引火棒后,将它投向浇了柴油的木材堆。刹那间,木头小山先是燃起一团红色火焰,之后腾地升起熊熊大火。橘红色的火焰一直升腾到二人高,摇曳不定的火光照亮夜空,映得篝火周围的同学、老师们个个满脸通红。

熊熊燃烧的篝火

在报幕员的引导下,初一年级六个班按照顺序,先后向晚会奉献精心准备的表演节目。节目中有男女同学二重唱的,也有同学、老师们一起大合唱的;有女同学个人独舞、男女同学双人舞的,也有年轻老师表演口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的……晚会在欢乐气氛中,不断出现高潮,精彩节目时不时得到大家的喝彩和掌声。

当晚会进入到尾声,行将结束时,学校教导主任吴光焘老师走到同学们面前。他热情洋溢地代表学校教职员工欢迎新同学们来到学校,饱含深情地勉励大家尽快适应在校期间早锻炼、晚自习的丰富多彩生活,努力做到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并且谆谆教导同学们要珍惜在二附中的每分每秒。

吴主任在讲话结束前,意味深长地送给了同学们一句话。他说,“各位同学,你们想过没有……今天……你们来到学校是学生……20年后……你们将会变成什么样?”他的这句话掷地有声,仿佛似一颗石头投进了同学们心中的池塘,荡漾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

20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30年后,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那么,更长时间以后呢?同学们在努力思考和想象。最终,大家在沉思中,被晚会结束前的师生大合唱,拉回到了现实之中。同学、老师们,大家手拉手一起唱啊、跳啊,忘情地欢度着这个终身难忘的美好夜晚。

六、“学农”劳动

从初一开始,每年的六月初和十月底,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到嘉定县农村参加十多天的“学农”劳动。我班的“学农"地点,前二次分别在嘉定县娄塘公社娄南大队和陆渡大队,后一次在徐行公社钱桥六队。同学们在 “三夏”时,参加割麦子、摘蚕豆和拔油菜杆劳动;“三秋”时,从事割稻子和摘棉花劳动。

在“学农”劳动中,同学们个矮手小,收割麦、稻,速度比较慢,往往落后社员许多;拔油菜杆倒是身小灵活,能够瞬间拔起不少。

“学农”劳动中,强度大,既苦又累的农活是割麦子。盛夏天,成熟的小麦要及时收割。否则,经过烈日暴晒,麦粒就会脱落在田里;而连续的阴雨天,又会使麦穗一直饱含太多水分,由潮湿变为发霉直至腐烂。因此,每年这个农时季节,农村都要开展一场争分夺秒的"夏抢”活动。

生产队长带领社员、同学们一起来到田头,先让社员们一字排开开始收割,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使用镰刀的要领,嘱咐用刀千万小心,跟在社员后面慢慢收割。同学们看到社员们己经前进走远,连忙把麦子搂在怀里奋力收割,结果还是被社员们远远抛在后面。

抢收麦子

同学们一天劳动下来,手掌出现了多个大小“水泡”;双臂被麦芒刺得既疼又痒,生出许多小红疙瘩;浑身酸疼,躺在地上简直不想起身。个别同学的手指脚趾,还被镰刀割出口子流出了鲜血。

学校组织的“学农”劳动,给当地公社及生产队留下了良好印象。虽然,农业劳动让同学们受到了皮肉之苦,但是,却让大家从中体会到农村露天体力劳动艰辛的一面。特别是,这种短暂的“学农"劳动,无意中给今后毕业分配务农的同学,先期了解到农村的真实状况,学到一些农业技能,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获得了一些难得的宝贵经验。

七、军训活动

1967年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小学复课闹革命”的社论。我班在这段时间里,因为断断续续上过一些课,引起了媒体注意。“文汇报”记者专门就此前来采访,在该报第四版上,刊登、介绍我班的情况。该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社会关注,市六女中的学生们,还专门循迹前来我班取经。

在此期间,一支负责对学生开展组织性、纪律性方面教育锻炼的“军宣队”来到学校。负责我班(排)军训的是解放军某部参谋陈岱山。

七、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高温季节,陈参谋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顶着烈日,做列队、走步、做操和用木制步枪刺杀等军训锻炼。军训没过几天,同学们的黄、白皮肤,都一律晒得黑不溜秋的。

近两个月的军训,一眨眼功夫结束了。同学们在军训中,也与解放军战士结下了战友之情。

9月2日上午九时,初一年级教室的拉线广播,突然传出紧急消息,“请各班团支部注意了,请各班班干部注意了,我们学校的‘军宣队’,现在已经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军训任务,在华东师范大学校门口,准备上车回部队了!”

“‘军宣队’要回部队啦!解放军要离开学校啦!”不少班级的团支部成员和班干部听到消息后先是一愣,紧接着立即自发地从教室里奔出,跑往华师大校门口,想到现场表示自己热烈欢送的心情。

一路上,同学们顾不上数千米的路程,男同学奔跑在前,女同学紧跟在后。奔跑中,所有的同学都是汗流浃背,有的男同学上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几个体质弱的女同学,累得简直上气接不了下气。

当同学们终于奔跑到华师大校门口,见到解放军战士已经开始登车出发,连忙围拢上去,紧紧拉住对方手,依依不舍地不肯松开,难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位老师见状,打开照相机准备拍照。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挤到解放军战士身边,拍下了一张令大家终身难忘的珍贵合影。

华师大校门口留影

八、毕业分配

1968年4月,党中央为了解决大、中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安置就业问题,向全国毕业生发出了“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四个面向”号召。9月后,我班成立了班主任蒋老师负责,两位“工宣队”师傅和学生代表配合的毕业分配工作小组。

同学们的毕业分配去向主要有三种:一是参军入伍,二是进工矿企业,三是到农场农村。

在同学们的眼里,第一种去向最令人向往。因为应征入伍后,可以避免分配去农村,复员时,根据部队制定的“那里来到那里去”原则,可以保证回市区进工矿企业。

第二种去向也让人期盼。能进工矿企业,意味着留市区当上工人“老大哥”。即使在外地工矿,因为工作在室内,也可以避免遭受日晒雨淋之苦,还是“铁饭碗”拿工资工作稳定。这个去向理所当然成为学生们争抢的目标。

第三种去向最为艰苦。到农场农村,不仅要离开家人独立生活,而且务农露天种田,工作既辛苦又劳累,个人前途一片渺茫。我在这次毕业分配中,被分配到崇明东方红农场机械化大队务农。

务农前留影

就这样,从我班毕业分配方案公布的那一刻起,朝夕相处了四年多的53位男女同学,就此开始各奔东西,走上了一条各不相同的人生道路。(完)

(该文刊登《上海滩》2022年第十期,有删减;《晨晖数学》网站2023年8月9日全文转载)

华东师大二附中原校长、咨询委、语文特级敎师,上海重点中学老校长联谊会会长顾朝晶老师2022年1月24日点评:海民的这篇回忆散文,是二附中初创时期校史的生动写照。惊叹海民的超强记性。一亇亇学习生活的镜头,是那么清晰真切,历历在目。一亇亇老师的人物形象,光彩夺目,栩栩如生。还有那一张张用心珍藏的照片,留下了历史的足迹,弥足珍贵。难忘的靑春岁月,激情似火,如篝火熊熊,红光滿天。尊师重教,饮水思源,感恩老师的哺育,不忘母校的恩情,这就是献给老师献给母校最好的新年礼物!

华东师大二附中67届初一(1)班潘湖苍校友2022年1月23日读后感:上海一民的文章写的好。内容丰富。从新生入学到”四个面向“。文章讲到的学校设置、学习环境、有名有姓的校长、教导主任、任课老师,全是我们熟悉的,很亲切。帮助我们跟着文章的节奏,回味在二附中的青春人生。非常享受,又非常惋惜。另一只脚没有跨进大学校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