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话

《乡话》

以前认为出门在外,和别人聊天说话,还带着乡音,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自己也掉价。既然普通话都全国普及了,走到哪都是一家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听得懂对面在说啥,那乡话还有啥存在的必要,大家都干脆学着用普通话讲便是了。

现在发现乡音乡话并不是可完全替代的,对我而言,普通话说起来那是文绉绉的,一提气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是个正经办事的人,但我的乡话,一但开出个阔口,便滔滔不绝,像刹不住的车,直冲云霄,它可以用不同寻常的腔调和语气词表达出更高昂的情绪。用乡话骂人那绝对是比普通话更加慷慨淋漓,倒不是习惯的问题,情绪是一口井的话,乡话灌的水比正经人来得深,腔调更加蜿蜒曲折,一句同样的话用普通话来讲,那可能是转两个调,一上一下,用乡话,就会多几个调,上升下沉还带绕,还有许多夹带着有典故的特用词,又比如“伊”、“涫”这种古词,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词。

乡话带在嘴边的人,那真是一个行走的活化石,说出来的话都是自带地域风格,透露着古老深厚底蕴的气息。

说话是用来表达情绪观点的,乡话在实用方面,在千年的百姓智慧凝聚下,情绪的表达有时候反而更加直观多维。在我们乡话“脑阔顶都疼”这一句话,不仅仅表达了疲倦,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负面事件无法反抗的无奈,“”

“”

回家过年,那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乡话带来的便利,不仅感觉和别人聊天比在外地更加通畅了,表达得更加欢快,内心还通透,抑郁消失全无。这份自得的轻松大概就是在忆乡人的脑海中占据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然了,出门在外用得多的还是普通话居多,甚至没个地方让你讲乡话。因为普通话代表着效率至上,你用我用他用,才能快速填补交流的沟壑,随时随地都不用担心语言不通而误了正事。纯粹的普通话

有时候你想表达的情绪,以前在家乡用乡话脱口而出,却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词,造成了一种表达缺失感,正是这种窘迫,时时刻刻提醒着哺育我们初步成长的文化根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乡忆·乡思·乡情·乡恋#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大家好,我来自河北省石家...
    还好我在1314阅读 2,016评论 0 2
  • 上大学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找来了邓云乡的《红楼风俗谭》和《燕京乡土记》,断断续续读过,很是被其中的乡土人文风味吸引,...
    辛冶之森阅读 681评论 0 1
  • 每次执笔书绪,却成了洒墨成殇。也是,谁能浮生一笑而过,只不过是痴人梦一场罢了。 小城几度红尘,...
    浅水幽澜阅读 370评论 0 0
  • 痴恋 文:云水禅心 我的世界很小 只能装下一个你 当忧伤莫名袭上心头 一团乱麻堵咽喉 梨花带雨不能寐 推枕揽衣起徘...
    快乐中坚持阅读 155评论 0 3
  • 喜欢一个人 会不会迷茫 被一个人喜欢 却会害怕 有一句话这样说 我都不敢娶我这样的女人 喜欢我的人肯定不够了解我
    洛小妞阅读 2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