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也是写一段时间迷茫一段时间,所以断断续续写,但不敢发出来。觉得自己文字把握能力不是那么好。
后来报了写作班,学些写作技巧自不用说,关键当写作老师解析一些公号大V文章,你才知道了有些东西不是你想的那么神秘。阅读量十万加的文章一定是技巧与功底的结合。
功底可以慢慢练,但技巧可以很快掌握使用。
然后随班写了几篇文章,又停了。
一是工作忙,
二是自己心态太浮躁,通俗说就是收拾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功利心。
一直到学期快结束,有了时间,心态也调整归位: 我必须得开始写,写了我才能进步。
我给自己定了简单的目标: 先写够一百万字再说。
这个目标是源自看以前《职来职往》节目,有一个求职者说自己常常有一些伟大的想法,跟有些名人文章里的观点惊人地一致,所以她觉得自己很有文字天赋。
光线传媒刘同接了一句,"你有把你想的东西写下来了吗?呈现给我们看看。"
这位求职者说,没有。
全场台上台下一脸懵*!
你没写出来你说你有想法,谁还没个想法咋滴?这不笑话嘛?
我自己懵完了转眼一想自己不也如此嘛?原来自己这么久竟活得像个笑话!
二话不说,先写再说!
有了这个简单目标,心里也不慌了。写出来大家有共鸣,喜欢,那最好。大家不喜欢,那看着自己的想法转换成一串串文字,我欢喜。
有了目标,然后,写什么?
逮什么写什么,世间大道理自古至今一个样,每个人都在从不同角度论证一个问题。
有人说别人嚼过的饭你不要一遍一遍嚼。我尊重每个人说话的权力,但这观点我是一个字儿也不同意。
写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观点的解读者和传播者。
你如果每天把老祖宗的文字发出来,别人一定会觉得烦,觉得这些道理自己上网也查得到,还需要你一天瞎叨叨?
但若你以事说理,别人记得这个事,也就记住了这个理。不可能所有读者关注同一个公号,你觉得可能是嚼过的二手饭,有些人却是第一次见。
就好比做生意,如果你见过一家或两家都在开饭馆,你开还是不开?如果别人家有米饭有炒菜,另一家有面有稀饭,你家要不要做炒菜?或面条?或稀饭?
答案不用我说吧,一条街有几十个饭馆,即使重样菜重样面,那也绝对有家家爆满的时候。
要写的话,话题太多了。娱乐,八卦,明星,两性,情感,读书,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但主体方向不能变,那就是正能量!
正能量不一定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佛系规矩。或者说非要是佛系规矩的话,我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读者有时候见到我会骂人,就觉得我一信佛之人,怎么可以口出污言?我的理解是,如果你对这世间的恶忍气吞声视而不见,那便是另一种层次的恶。
你不必等这恶人下地狱去遭报应,我先替他把这恶病给治了,说不定他就不用下地狱了。那我也算是渡了他一回了。
我的恶,是为了治恶。我从不主动以恶待人,也会酌情原谅一些可以原谅的恶,这也是我的善。
这也是正能量。
就好比鲁智深三拳打死郑屠夫一样。你道这鲁智深杀人是善还是恶?他不对恶人郑屠夫恶,那郑屠夫便要对金翠莲父女恶。
为存善而作恶,便是善。
所以有些话题有些人读来只觉得跟蹭热点似的。有些文只列举事实,或作些结论,但不提观点,这叫赚流量,大众看过如看热闹一般,图个心情放松闲散,也未尝不可。
但往往一篇文,都是一种人生道理罢。
文字功底很重要。深厚文字功底雕出来的文,可品千年而不乏味。但公号每日更文,文字打磨很不容易,打磨出来若非短小精悍,也未必有人细品。
当然,打磨文字者也很多,细品者也有。各取所需。
我自己坚持的原则是: 先达意。就是以一定要注重表达你的思想。
怎么讲?就是伯乐与九方皋的故事:
《列子》载: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大概什么意思呢?就是年老的伯乐推荐九方皋替秦穆公相马。九方皋说哪里哪里有一匹良马,秦穆公说长啥样啊?九方皋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结果秦穆公派人去寻,找来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就很不开心地责怪伯乐说你看你找的啥人啊?连雌雄黄黑都不分。伯乐就说了,
像九方皋相马,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不是外表怎么样。他看到了马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那些次要的地方。像九方皋这样相马,才能真正得到宝马良驹呀。
秦穆公叫人牵过马来一试,果真是天下少有的良马。
我看文很快,一眼过去,抓了要点,明了作者观点,赞同的就牢记于心去践行,不赞同的一笑而过,最多鼓励下写手码字的努力。
所以我做文,主要目的也在于此: 把自己好的人生经历分享给读者,希望读者能从中寻一个开心的活法来。就够了。
就像不知那位作家写的,大意是这样:
作者的文便如扔向大海深处的漂流瓶,读者是那偶遇的拾荒者,对着那封瓶中信,惊喜地看见与自己灵魂的撞脸,在灵泊中暗生缱绻。
若有一位拾荒者能明了你文字中承载的情,心对着眼前这瓶中信说一句,
此情,已查收。
那最好不过。
(原创文章,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