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记》系列,已经来到了第三部――秦国,最平民版的《史记》翻译版本,最好看的历史故事。 说历史,知荣辱。 用我的语言,告诉你历史的轨迹。
目前已经完结前两部
秦国系列正在更新中
在和晋国打了三次以后,秦穆公身边的这些谋士,尤其是蹇叔和百里奚告诉秦穆公,往东发展的这条道路是错误的,你看,晋国不给咱们让路,而东进必须要经过晋国,一时半会的难以打败他们。虽然咱们胜利了一次,不过这一次只不过是他们没有准备好,如果他们也派大部队和我们打,我们的损失也是很大的,咱们应往西发展,把国土面积扩大,东进的事情要慢慢来。秦穆公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听人劝,他没有一意孤行,虽然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不过不能图快,他自己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儿。秦穆公往西发展采取了很谨慎的策略,先打强的,再打弱的,一点一点的征服,先把强的部落打败,一些弱小的就会主动归附的。
得到了由余以后,秦穆公如虎添翼,很快的打败了许多的西戎部落,先后灭掉了二十多个戎狄的小国,迅速占领了西部的大部分土地,成了西戎的霸主,周襄王送给秦穆公金鼓,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让他号令诸侯。说两个秦穆公的琐事吧!都是与秦国和秦穆公有关。在秦穆公三十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晋文公还在,因为那个时候晋国是春秋霸主,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很好,晋国想东进,找了个理由,说郑国对他无礼,要攻打郑国,于是找到了秦国帮忙,晋文公攻打郑国,秦穆公带兵帮助他围攻郑国,郑国有一个老臣,叫烛之武,当时已经年过七十,是一个郑国的小官,属于车马管理员,三朝老臣,怀才不遇,始终是郁郁不得志。但是,就在郑国遭遇危难之时,他挺身而出,亲自去见秦穆公。
在晚上的时候,士兵们把烛之武从城门上放下去,去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说了一些话,他说,现在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国君已经知道他们要亡国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越过晋国,把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固然很好,可是你能迈得过晋国这道坎吗?如果现在把郑国灭了,晋国会把郑国的土地都要了,晋国的土地增加了,实力雄厚了,他比你强大得多,你还有机会称霸吗?如果你放弃帮助晋国,而是和郑国建交,把郑国当做是一个往东发展的朋友,秦国如果有使者从郑国路过,那么,郑国可以随时提供给他们一些应用之物,像路费啊!吃饭住宿什么的,郑国都给包了。对你们秦国来说,也是没有什么害处是吧?而且,你看,你跟晋国的晋惠公关系那么好,帮了他那么多,你又得到了什么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得利,这你可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听完这一席话,秦穆公仰天长叹,幸亏有人来给我说,要不然我可就亏大了。烛之武也是个聪明人,绝对是高智商人才,他从头到尾,没有说郑国怎么样怎么样的。完全是站在秦国这一方面,秦穆公听了当然开心了。于是和郑国签订了盟约,大家约定和平发展。秦穆公还留下了三个将领帮他们守城,然后带大部队回家了。但是晋文公很尴尬啊!晋国大臣子犯告诉晋文公,要不然,趁现在,咱们攻打秦军吧!晋文公眉头一皱,说,不行。秦穆公有恩于我,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帮了我那么多,我又回过头去伤害他,这绝对不可取,不仁义,而且会失掉自己的同盟伙伴,所以咱们还是回去吧!晋国的军队也就撤离了郑国。这就是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对大部分人也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烛之武以一己之力保住了郑国。
还有一个就是,秦穆公求贤若渴的时候,召见了著名的相马人士,这人名叫伯乐。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看您,年龄也大了,您的子侄这些人,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人?伯乐说,一般的良马啊!可以从外貌筋骨,体格这些方面看出来。而天底下的好马,都是恍恍惚惚的,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可遇不可求,这样的好马跑起来像飞一样,而且尘土不扬,不留痕迹。伯乐又说,我的后代这些人,都太笨了,智商太低,我告诉他们一般的良马怎么看,但是识别难得的好马可是不好说,全凭经验和感觉。有个和我一起砍柴卖菜的人,叫九方皋(gao),他能观察识别天下的好马,本领绝对不在我之下,您可以见一见他。秦穆公就亲自来见九方皋,让他帮忙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他回来了,向秦穆公说,我找到好马了,就在沙丘,也就是沙漠边缘。秦穆公就问他,这马什么样啊?九方皋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把马牵过来,一看,这开玩笑呢?这是一匹纯黑色的公马啊!
秦穆公把伯乐给叫来了,你这不是胡闹吗?你给我推荐的这人,你说能找到好马,能够让我驰骋疆场,纵横杀敌,可是他连毛色和公母都搞不清楚,他怎么知道是好马呢?快把我气死了。伯乐仰天长叹一声,九方皋相马的水平竟然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了,这也正是他胜我千倍万倍的地方啊!九方皋观察马,只看马内在的天赋和素质,深得好马的精妙之处,忘记了马的粗糙的外表。九方皋只看他需要看见的,不看他不需要的,这才是相马的人才啊!我当真是自愧不如。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啊!秦穆公听了也是半信半疑,你们俩这一唱一和的,是在糊弄我吧?但是还是把那匹马牵回来驯养,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而秦穆公从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启发,他挑选人才,但凡有用就行,不需要长得帅,有什么资格证书之类的,只要是人才就来吧!他让人四处招贤纳士,希望能够得到天下人才。
经历了那么多,纵横疆场,称霸西戎的秦穆公终究是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扛不住生老病死。到了秦穆公三十九年的时候,称霸没多长时间的秦穆公去世了,安葬在了雍邑,也就是他们家祖坟那里,秦穆公采用了殉葬的方式,当时的殉葬者达到了一百七十七人,数量相当之多。而且还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和针虎。子舆是谁呢?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当时孟子还没有那么出名,孟子真正的出名是在战国时期,也就是秦穆公以后,但是这个时间段也是已经有一些名气了,关于孟子我们以后再说。他的三个儿子殉葬了,有人说,秦穆公太坏了,这三个人特别的勇猛,善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怎么可以让他们殉葬呢!后世的苏东坡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三个人是主动殉葬的,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殉葬。他们喜欢秦穆公,觉得他的为人好才愿意去陪他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