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千始
现在,每个人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或多或少有些焦虑。
最近,我发现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一些词,无形中加重我们的焦虑情绪。如果你也同意我的看法,以下字眼请慎用之。
一 纠结
有合作公司的老师在我们工厂辅导工作。当我有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特别轻松:“没事,没事,这是小问题,不重要。你不需要管它,别太纠结了。”
当纠结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他给我的答案中时,我开始不自觉地反醒自己,真的是我太纠结了吗?
当然不是。我只是想解决心中的疑惑,把问题搞清楚。其实老师只要说“这不是重点,你不用在意”就好。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纠结一词,对我起了消极的心理暗示,我发现我纠结的问题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焦虑。
后来,我想通了,可能纠结的人不是我,是老师。是我错了,问问题的方式有问题,导致了他的焦虑。
所以我再向他请教问题时,不会郑重其事地直接问他问题,让他变得紧张,而是在我们比较轻松的谈话氛围中,聊天时顺嘴提一下,我的问题得到解答,老师不再说我纠结,我也真的无需纠结。
二 抑郁
一天,我跟先生说话时,先生开玩笑说:“我快抑郁了。”
我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别乱说。像你这样性格开朗的,怎么会抑郁?”
先生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先生,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是孝顺老人的好儿子,是朋友眼中的谦谦君子,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老好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抑郁呢?
我后来想到,也许正因为先生身上有这么多的光环,每一样他都要承担责任,才让他压力山大 。
工作上,他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无论对上级还是下级,就算自己受了委屈,他也要默默承受;家庭中,我只能勉强做到自己的事不去烦他,并不能帮他分担什么,他有什么事习惯放在心里,他认为即使跟我说了,我也解决不了; 公婆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孝顺如他,工作、老人样样都要兼顾。
如此,他怎能不焦虑呢?我觉得生活轻松无压力,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无非是他替我负重太多。他只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了最真实的想法。
从那以后,就算我再忙,我也会仔细聆听先生说的话。看到他愁眉紧锁,关心他遇到什么问题,积极地为他出谋划策。我的意见最后大都被他采纳了。在家里老人需要照顾时,我也丢下自己的一切事情,先去照顾老人。先生把老人交给我他很放心。
也许先生还是压力很大,但是我也在尽量多抽一点时间,去关心他,陪他说话,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三 魔怔
每天晚上下班以后,我会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先生总说我魔怔了。也不知道他打哪学的这个词。
神奇的是,每次他一说我魔怔,我总觉得心一紧,压力随之而来。
我便跟他撒娇:“你别再说我魔怔了。等我拿到稿费,你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你不用干到八十岁退休,六十岁就退吧。然后我们俩去旅游……”
先生不愿意上当,用他怀疑的小眼神瞅着我,撇一撇嘴:“信你,我到死都穿不上裤子。”这画面,还是不要想象得好。
先生并不支持我写作。大东北的冬天你懂的,两个人的被窝总比一个人的暖和。我因为要写作,总是窝在沙发上,盖着被子写,留下先生一人独守空床。他有怨言在所难免。
魔怔不是个褒义词,百度有种解释为对某事物特别痴迷,专注。我倒希望我能魔怔,可是我真的没有。只是喜欢而已,甚至连热爱都谈不上,何来魔怔?
那天我听老师的课,他也在旁听,他说,你没听你们老师告诉你们别因为写作耽误生活吗?赤裸裸地控诉我。
我笑而不语,因为我真的没听到,也许是我听到了自动忽略,或者是我们理解的方式不一样。
以后,我会尽量调整写作时间,把写作时间调整到白天碎片时间,少占用晚上的时间。那样,他就没机会说我魔怔了。
纠结、抑郁、魔怔,这样的状态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我们实在不必为之焦虑。只要能理性分析,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无戒90天写作成长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