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连岳的文章写的是关于丁克的问题。
生不生孩子,生几个,这些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究其本质可以凝结成一个问题: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全文最打动我的话是:
担心没人养老,本质上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担心没人继承财产,本质上是害怕死亡。
仔细想了想自己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骄傲的说,我还真从来就没有养儿防老这样的观念,我只想着让自己赚多多的钱。
不过也不得不承认,我是个虚荣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表现出色,好让我脸上有光,也不负自己认真培养。
骨子里,我自己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还停留在童年时期寻求关注和爱的阶段。
庆幸的是,在养孩子的这几年,陪着孩子的成长,渐渐修复了自己很多内心的缺失。
与其说是我在养孩子,不如说是孩子在带着我成长。
至于想生第二个孩子,更大的程度上是满足好奇心,看到周围生两个孩子的家庭,两个孩子的个性总是不相同。
女儿的性格跟我小时候很像,很期待第二个孩子的性格会有所不同。
此外,我自己也是姐姐妹妹弟弟都有,小时候我们虽然会吵吵闹闹,但感情一直很好。我想让我的孩子也享受到这种手足情。
这是我的美好设想,同时我做好了接受事与愿违的准备。
其实,不管父母出于什么目的生孩子,本质上也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小愿望,生之前也并未征求孩子的同意。
那么作为回报,只有更加爱孩子,尊重他们,不用他们做任何事来取悦于我。
就像留言区里的一段话:
不管孩子将来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性取向是不是异性,这些我都不在乎。只要他能自力更生,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其他都可以。
孩子来这世上活一回,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
不要求孩子必须学会感恩和孝顺。
也许骨子里有点小叛逆,从小就很反感孝顺这个字眼,以前不知道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不是有毛病,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肯定孝顺这个行为。
现在慢慢有点理清思路了,反感孝顺,其实只是反感后面强迫的意思。
在我看来,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是最主观的行为,我之所以对你好,只是因为我爱你,我愿意,而非我必须。
记得几年前有个新闻,一位老太太上法院状告自己的孩子,不能花时间陪自己。这真的强迫孝顺的典型教材,孩子不愿意陪你,也许不是没时间,而是真的不想陪你,仅此而已。
还有一则留言也令我印象深刻:
大意是说,养孩子有养孩子的乐趣,不养孩子是不圆满的人生。
连岳的回复是:乐趣是主观的。你所认为的乐趣,别人不一定认同。反过来也一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啊,乐趣是很主观的,很多事情也都是主观的,想明白了这点,真的可以减少很多摩擦,也可以少生很多无端的气。
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就可以了,自愿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