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高中时,所幸进入了 县城第一中学,爸妈都很高兴,但我清楚的记得那一年也是爷爷去世的第一年。现在记不得高一是谁带过我们了,但我依稀记得从高二到高三带我们语文课的女老师,她胖胖的,矮矮的,好像脸还有点圆。我不知道为什么记得她,是因为她说过她女儿的名字中的“柯”字分开来的“木”和“可”来自他们夫妻名字的一部分,而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我不知道。那时,我语文成绩是我的短板,好像没有一次过了100分,她也经常找我谈话,每次谈话不但是没有让我的语文成绩提高,而且让我对语文越来越丧失了兴趣。大千世界难道是靠你的笔杆子能建造的?文字太虚了,我可是讲实际的人,那时候我脑子都是这种思维,甚至鄙视那种靠语文成绩而综合排名靠前的同学。
高中读完,大学读完,走入社会。一步一步的就这样走到这里,内心的那种不安定越来越严重。有时兴奋,有时颓废,有时对人生充满期待,有时却不希望明天的到来。 内心的不平静,终将化为外在的行动的杂乱。大学刚毕业的那年,是自己最为浮躁的一年,晚上躺在床上就想自己就这样过了我的一生吗,脑海中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我想不明白,但那时候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积累不够,不够自己在这个世界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那几个月中,无意得到了一本书,名为《谁的青春不迷茫》。或许真的算是自己第一次阅读课外书籍,刘同的一篇篇文章让我生同感受,我渐渐明白了内心深处真的有一个自己,一个被外在花花世界忽略的自己,他一直都在。
或许从那时候,我明白了文字的力量。
自离辞职,我选择了考研,幸运的是结果还不错。
考研期间,一个人生活,渐渐明白孤独的含义。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初中同学也写了一篇日志,好像标题是“一个人也要走完一条路”,我在下面留言,没有说什么感受,倒是直接推荐了一本书籍。
她说她也看过,我没有再回复,却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纵使有千言万语,不如就这样静静的,对的,就这样静静的。
静静地走在路上听到的只有自己的脚步声,静静地坐在磁湖边上看着一个人的风景,静静地趴在桌上看各种种类的书籍。开始慢慢的喜欢了自己一个人,闲时听着民谣骑着单车去看看周边的美丽,慢慢发现这个世界带给人的惊喜和愉悦。我开始看见初春时草木嫩绿与油绿镶嵌的美丽,鸟儿翱翔天空的自由,听见湖水拍打在岸边石头上撞击声的清脆。
我想,人生的价值或许我现在不明白,但至少我找到了内心的一缕宁静。
去年我无意地去红安第一中学转了转,学校是越来越好了。原先地一栋栋破楼被拆除了,替代的崭新的平楼,老师们倒是一个都没有碰到。那时候我就在想,我的文字水平提高了吗?
比如,这篇文章老师会给多少分?